實修課程教授第2天I:誰能帶領你,真正出離生老病死苦?
時間:2009年01月1日(上午)
.......
誰能帶領我們真正出離生老病死苦?
由于法王想在元旦早晨爲大家授皈依戒,所以今天早上特別解釋了「皈依」的意義,和如何尋找「皈依處」。
法王說,一般的皈依,就像父母朋友保護我們,給我們照顧和喜樂,我們也應該對他們特別恭敬、珍重他們,所以他們也可以說是我們的世俗「皈依處」,這是大家都熟悉的觀念。但這是指一時的安樂,有沒有一種保護和照顧,是可以讓我們得到究竟的安樂?有沒有一種皈依處,能讓我們得到無苦的究竟之樂?就像一般醫生能解除我們暫時的病苦,但有沒有一種「醫生」,能幫助我們真正出離生老病死的輪回苦?我們需要一位救護者,他自己已經真正出離了輪回的生老病死苦,所以也能幫助我們解脫生老病死苦。法王說:“這就是兩千五百年前成佛那位王子──悉達多。”
悉達多王子在出了王城四門,見到老病死苦和修行人的寂靜之樂後,發願出離輪回,放下最鍾愛的孩子、妻子和王宮中最好的受用,到森林中修了六年極端苦行,最後來菩提大塔的菩提樹下、金剛座上,夜觀明星而證悟萬法實相。佛陀是位真正從輪回出離而圓滿成佛的人,所以“他就是我們的皈依處”。
外叁寶與內叁寶
法王說,如果我們真正見到生老病死的痛苦,會自然生起恐懼,和對輪回的出離心,就會去尋找究竟的皈依處,就會對叁寶生起信心。所謂「叁寶」,就是:
佛——是自己出離輪回、也能引導我們出離的真實皈依處;
法——是佛陀爲讓衆生出離輪回所開示的修持法寶;
僧——就是修持出離之法的佛弟子。
叁寶,又可分「內叁寶」和「外叁寶」,外叁寶是皈依的外因,就是佛法僧;內叁寶是皈依的內因,是指:
一,對佛寶生起真實的信心;
二,對法寶正確了知並實修;
叁,修持時,能依止僧寶或善知識。
皈依,今生的修行旅程當下就開始了
接著法王要授皈依戒,“你們今生修行旅程的第一步,就要當下開始了。” 法王說,皈依又可分「皈依」和「皈依戒」兩部分,前者只是領受,後者是發誓持守皈依戒,“如果你還沒准備好,只是領受皈依也很好,在佛陀成道的聖地皈依是很吉祥的。”
接著,法王依序以中文、藏文、韓文念誦皈依文。以下是法王帶領大衆念誦叁次的《皈依文》:我,從今日起,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法王說:“念誦完畢,要思維自己已經得戒。”
皈依之後,應斷與應做的學處
接著,法王進一步開示「共的皈依學處」,這是針對發願持守皈依戒的人說的,首先是「應斷的學處」,就是皈依之後不應做的事:
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
自皈依法,不傷害衆生;
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
第一條,“自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天神”。那可不可以拜拜祭祀呢?很多人會有這種疑問,法王說,根據佛陀所製的律典,只要不忘失根本皈依處,是可以的。不過,關于這一點,即使在佛陀住世時代,都曾引起紛亂。法王說,有特別頑皮的六群比丘,他們就故意去供養外道天神,而且做得很誇張,僧團因此引起批評,佛陀就製止說:“可以祭祀供養外道天神,是針對在家衆說的,出家衆不可如此做。” 接著,六群比丘就去破壞梵天等印度教神像,引起抗議,佛陀再出面製止說:“你們不可供養,但也不可加以破壞。” 接著,六群比丘又有新招,遇到外道神廟,就故意繞很遠的路走,佛陀知道了,又製止說:“叫你們不可破壞,但沒叫你們不恭敬、要回避呀。”
所以在家衆想祭祀、供養天神,如華人的“太上老君、二郎神、媽祖、關公”都是可以的;遇到外道神廟,進去禮敬、做供養、做祈願,只要不忘失根本皈依處叁寶,也是可以的。這是佛陀律典上有記載的。
法王提醒,其實這一條,是要提醒我們,“我們是自己真正的救護者,唯有我們自己實修,才能真正出離輪回”,“我們都具足成爲自己救護的因,只要開發這種能力,實際去修持就可以了”。修持什麼?就是法,“佛法不只在經典上,生活裏的死亡、無常,都是活生生的佛法。”
第二條,“自皈依法,不傷害衆生”。皈依之後,要勤修一切善法,不輕蔑一切衆生,即使是一條小蟲也不惡心傷害。法王提醒,我們常有是不是佛教徒的分別心,以爲不是佛教徒就沒有真正的慈悲心、就不是聖者,連佛陀也針對一些印度教創教的大師說,不管是不是佛弟子,“只要具足八正道,就是聖者;沒有八正道,就不是聖者。” 佛菩薩也會化現外道相,所以不可輕蔑外道。
在“不傷害衆生”部分,法王說,“其實只要具有苦蘊的人身,就難免有傷害産生。” 法王舉例,在地球暖化時代,我們連呼出的二氧化碳都會傷害地球,但我們能不呼吸嗎?“只要還有貪嗔癡叁毒在,就會傷害衆生” 重點是不故意惡心傷害。這是消極的不傷害,積極的不傷害,是要修持正法,止息叁毒,這才是積極的不傷害衆生。
第叁條,“自皈依僧,不結交惡友”。法王說這個時代,實修的聖賢僧很難遇到,所以法友、善知識很重要,“譬如我的時間很少,連弟子的信都常常沒時間回,也很難有長時間的教導,所以我的弟子們應該常常聚會、連絡、互相支持。”
法王說,“你們老是說我是『行諸佛事業者』,其實你們也應該有勇氣發願,學習做個『行諸佛事業者』!”
皈依之後,應做的學處
一、自皈依佛,連有佛的畫像都要恭敬;
二、自皈依法,連書寫佛法的文字都要恭敬;
叁、自皈依僧,連做僧袍的黃色布片都要恭敬。
法王提醒,以上叁點的重點,是恭敬。
皈依之後,不共的學處
一、是知恩。要清楚了知叁寶各自的功德。
二、是念恩。要憶持並感謝叁寶的恩德,“感謝諸佛菩薩,把解脫的法像熱呼呼的飯菜,都准備好了!”
叁、是供養。法王說,現在大家連吃個小東西都要供養,其實重點是“感恩的心”,“只要心存感恩,那整天都是供養。”
法王最後並提醒大家,皈依之後,“每天都念誦叁次皈依文,一天之中做任何事,都要憶持叁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