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證悟的女性▪P2

  ..續本文上一頁羅漢的內證――能成爲阿羅漢是來自修持的證果。阿羅漢的藏文是劄沖(drachom),所以劄沖瑪(drachom-ma)指的就是女阿羅漢,而劄沖巴(drachom-pa)則是男阿羅漢。由于兩性皆具佛性,因此,也都有能力得到此種層次的證悟。佛陀的法教包括了對女性的教導,不只是因爲他慈愛她們,而是因爲女性也具有同等的成佛種子。

  但你們也許會覺疑惑,爲何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條數目不一?如前所述,這是由于時代不同的關系。那時有位受具足戒的比丘尼,名爲優葩拉,十分年輕貌美。依當時傳統,比丘和比丘尼都必須挨戶托缽乞食。有一天,優葩拉走到一個皇宮去乞食,國王看到了便想要她,於是強迫優葩拉到皇宮裏去。由于她己證悟到羅漢果位,因此,在國王將要動手強暴她時,她飛上了高空。國王看到她示現的神通,非常後悔自己的惡行,因而把心轉向了佛法。從此,國王成爲一位大修行者。但也就是從那天起,比丘和比丘尼的戒條就不一樣了。

  我們已經討論過,聲聞緣覺乘最主要的是身戒。女性由于較可能遭遇到不利于身體的狀況,而基于戒條是依據外在身體而製訂的,因此男女行者在這方面的戒條便不一樣。

  第叁部分

  現在我們要來談女性與菩薩戒。菩薩戒的受持,基本上是較重心態方面的,與身體的行爲和外在戒律反倒沒多大關系。由于受戒是和願心,以及堅忍的意志有關,所以,男女兩性均能同樣的持守同一戒律。

  談到修行菩薩道,男女的修行並無不同。每個人都要修行六波羅蜜,如果一個人精進修持,就可以經由十個階段的證悟,達到第十地的菩薩果位。至于多快能證得十地,就必須視其對修持的精進、熱誠和虔信而定了。那些具有熱誠、虔信並堅持到底者,不論男女,都比懶惰者更能快速達到了悟。

  我們接著從菩薩道進入金剛乘(真言乘)的修持,此傳承的法教與修持是從不分性別的。爲了了悟金剛乘,在其法教的修持中,常常強調高度證悟,稱爲勇父和空行的衆生。勇父是男性,而空行是女性。另外,在最高密續的教法中,雖然在漸進的次第上,傳授法教的層次依根器和程度有別,但在教導使用的方法上,男女並無不同。

  金剛乘中有叁種不同的行者。首先是最上根器者,他們精進聰慧,兼具對修行的熱誠和虔信,在一生中便可達到完全的了悟。次之爲所謂的中等根器者,由于缺乏如前面之士所具全然的虔信,以及同樣的學習修行能力,因此,只能在叁至七世中達到完全的證悟。最後就是一般資質的弟子,他們具平凡的能力,但也可以在十六世中完全開悟。在這叁種行者中,有男性,也同樣的有女性。

  因此,男性和女性都有能力證得完全的覺悟。在釋迦牟尼佛首次教導聲聞乘時,由于當時印度風俗的關系,在場聆聽的男性比女性多。女性當時無法獨立自主,雖也很想去聆聽並且修行修法,但因受其他誓約束縛,因此被禁止參加。而在佛陀第二次傳授菩薩乘時,男女弟子出席的人數就已幾乎相同。不過在佛陀第叁次教授金剛乘時,參與的人數,女性就比男性多了,這是由于有成千上萬的女性由蓮花生大士的淨土烏底亞那來此接受密乘的法教。結果女性的證悟者,或稱爲瑜伽女性空行母,就比男性多了。

  在那之後,密乘的法教就被帶進更高的境域中――空行母淨土,而空行母也就成爲密續的法教之源。因此,我們常要祈請空行母以得到這些教法。還有,雖然空行母外表示現女性,但我們不能以一般衆生視之。她們沒有血肉,已完全將煩惱轉化爲智慧,得到很高的證悟境界。

  我們已簡短地闡釋了佛陀的法教是爲男女所傳授的,其修行的成果也完全一樣。但我們不能單是相信佛陀所說的話,而應該運用自己的理性去完全了悟他所教導的真理。

  根據小乘的觀點,必須是男身才能證得佛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基于佛陀本身是男性的事實,而且男女弟子數目相差懸殊。

  不過證悟者中,則男女性都有,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看出。五方佛部之首是五位佛父,他們是毗盧遮那佛、不動佛、寶生佛、阿彌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他們的眷屬是五方佛母:甯初瑪、給瑪、那瑪基、那劄卡嫫以及丹企卓瑪。五方佛部,事實上就是代表圓滿的證悟――我們身心染汙(五蘊)的究竟清淨,以及一切煩惱垢障的淨除。

  每個人都有一個肉身,這是不辯之實,如果能了悟到此色身(色――蘊之首)的清淨本質,就證得了第一尊佛――毗盧遮那佛的境界。我們有身體時,便有感覺,有時覺得舒適、有時覺得難過。如果我們能了悟此覺受(受――五蘊中之第二)的清淨本質,便能證入第二尊佛――不動佛的境界。第叁個蘊是「想」,依於它,我們可以分辨不同的事物,例如:黑、白、紅等顔色。「想蘊」的完全清淨,可以帶領我們證得第叁尊佛――寶生佛的境界。以上察辨的經驗能力,會引領我們進入第四個蘊――行。我們依於辨識,感覺是爽快的,例如喜歡的顔色,便會對此認知起攀緣執著;如果辨識感覺是不舒服的,例如對厭惡的顔色便會排斥它。若清淨了此行蘊,便可證入第四尊佛――阿彌陀佛的境界。最後是所有蘊的根本,也就是我們的心識――識蘊。了悟自心本淨,即能證得不空成就佛――第五尊佛的境界。因此,不論一個人生爲男性或女性,都具有五蘊,也都有清淨它們的機會,而證得五方佛的境界。

  男女兩性都具有五蘊,也都有五大(地、水、火、風、空)。地大指的是我們的色身肉體,水大是在我們體內流動的液體,我們體內産生的暖熱即是火大,風大是我們呼吸時所需要的元素,而我們體內的空性即是空大。在我們尚未了悟五大的清淨本質時,五大只是我們身體裏面的五種元素。當了悟了五大的清淨相時,我們就證悟到了五方佛的眷屬――五方佛母的境地。清淨了地大時,我們就證入了不動佛的眷屬――給瑪的境界;清淨了水大時,就證入了寶生佛的眷屬――那瑪基的境界;清淨了火大時,就可證得那劄卡嫫――也就是阿彌陀佛的眷屬的境界;了悟了風大時,即可成就不空成就佛的眷屬――丹企卓瑪的境界;了悟了空大時,即可成就毗盧遮那佛的眷屬――甯初瑪的境界。由于我們自身體內都具有五蘊及五大,所以每個人,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能證悟成就。兩性恒常結合一起不分,就如同五蘊和五大一樣,在唐卡上,常以兩性合一的象征方式來表達。

  無可比擬的金剛乘法教,並沒有在小乘或菩薩乘(大乘)的教法中出現。此法教之所以殊勝,是因爲它不論性別,可以使行者在一生中即達成就。因此,此教法只授予那些意志堅定、精進勤勉、誠心虔誠的人來修持。但是,如果沒有精神上法友,例如:上師、導師、引導者等之善巧指導,也是無法成就的。

  要記住:每個人都已是本然開悟的了,只是我們有責任去發展這種修行的熱誠。例如:無始以來,天空即已存在,而此虛空是空蕩無邊的。過去鑒於科技尚未發達,所以沒有飛機,現在則由於科技高度開發的成果,而有了很多飛機,我們可以很快的從世界的這個角落旅遊到其它地方。我們就是這樣利用空間的,事實上,這個空間以前就已存在,但由於人類還未准備好,科技還不夠發達的緣故,所以無法使用它。同樣地,無始以來至今,我們都具足了五蘊和五大,以及其真實的本性,此即五方佛父和佛母的化現。如果我們無法了悟此點,即使拼命的修法,也只能繼續在輪回中受苦。否則,不論男女,如果努力精進修持,都絕對能利用五蘊和五大來證悟成佛的。

  第四部分

  噶舉傳承始於帝洛巴祖師,他由金剛總持直接得到法承。但由更深的層面來說,帝洛巴是經由智慧空行母得到這些教法的。在金剛總持與帝洛巴之間傳達的是智慧空行母,她擔任橋梁的工作,將教法承遞下去,如此,法教才能在世間弘揚。密續的高深法教是由空行母淨土傳來的,以空行母的語言傳給這位高度的證悟者帝洛巴,而僅有在這樣之後,我們的世界才有了密法。

  事實上,一般高深如大手印的原始法教,都是保存在空行淨土的。另外,大家知道在噶舉傅承裏有一些支派,例如:香巴噶舉和噶瑪噶舉。在這些派別裏,有兩位女性是甚深密法的根源,傳承也是在她們的教法下建立起來的,一是香巴噶舉的尼古瑪空行母,另一是噶瑪噶舉的蘇卡悉地。她們兩位都不是由空行淨土直接下降,而是化身于印度,真的出生在人道裏的。

  藏密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薩迦派,其法教的根源來自勃哇巴,他是八十大成就者的其中之一。這位大成就者是如何取得密法的?他是由巴契羅竹取得空行密法的。巴契羅竹的密法非常殊勝,可以讓一個人在刹那間便完全證悟。此種證悟的速度由勃哇巴取得教法的方式便可看出,這是一個不平凡的動人故事。當勃哇巴向巴契羅竹空行母請求給予這樣的一個教法時,她實際上是把他吸進了右鼻孔,讓他進入她的體內。當他到達她的頭部時,便得到了身灌頂;到達喉嚨時,得到了語灌頂;在心的部位,得到了意灌頂;到了肚臍時,得到了知識和功德的灌頂;當他由她的生殖輪出來時,便接受到了整個的事業灌頂。因此,在一個吸氣之間,他得到了身、口、意、知識和事業五個灌頂,也接受到了完整的教法。只有在上師是空行母,而弟子非常虔誠時,如此殊勝的法教才能這樣傳授。這兩種條件要配合,法教才能很完整的授與。

  過去有很多空行母來到這世間,以下是衆多例子中的一個。在西藏,很多國王藉著落實佛法來照顧人民,其中之一是松贊幹布。他娶了兩位皇後,一來自尼泊爾,另一位來自中國。在他臨終時,松贊幹布實際上是融入了觀音菩薩的心中,兩位後妃也同時化光與觀音菩薩合一。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國家——國王是西藏人,皇後則分別是尼國與中國人,但證悟是沒有分別的。在松贊幹布王與二位皇後與觀音菩薩融入合一時,他的宰相、皇宮內和全國的人都哭泣了起來,他們希望西藏人民能繼續享有安定和快樂。接著,國王由菩薩的心輪,另外,兩位皇後由菩薩的胸部顯現出來,勸宰相和人民不要擔憂,因爲他們會永遠保護一切生靈——他們這樣向大家保證著。所以,即使我們生來是凡人,也可因努力和誠心達到最高證悟,而不必妄自菲薄。

  翻開西藏曆史,上面記載著松贊幹布國王首先娶了尼泊爾公主,後來又娶了中國公主,因此,兩位後妃之間常生嫉妒與不合。尼國公主由于先嫁過來,因此,嫉妒心較強。不過,後來經由修行,兩位公主都征服了她們的煩惱障。事實上,由于她們的虔誠,結果終與觀音菩薩融入合一。

  這也把我們帶回了老問題,男性與女性在修行的實修與證果上是否是相等的?松贊幹布國王藉由他修行證果的力量與觀音合一,同樣地,兩位虔誠熱切修行的皇後,也終與觀音融合。如果男性優越,而女性拙劣的話,她們兩位便不可能成就這些,可見男女兩性都同等的能得到精進和修行的成果的,這裏是一個明顯的證明。這個事實本身就可以掃除我們關于男女是否有同等能力達究竟成就的疑惑。

  只要我們能接受到正法,則無論我們多平凡,都能有機會完全了悟。如在以前的開示中我曾提到的,帝洛巴曾下到一個村莊,和一戶人家同住。他的女房東賣酒,本身又是妓女。當帝洛巴要離開時,她正在磨芝麻粉。此時,帝洛巴展現他的神通力,騰飛躍上七棵椰樹高度(約等於叁百英尺)的空中,並停在那裏。一向對他尖苛殘暴的房東,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卑劣的對待一位大證悟者,因此深覺懊悔。她馬上深深悔悟地向帝洛巴頂了一個禮,並忏悔自己過去所造的一切惡行。接著帝洛巴用舉例的方式唱了一首《金剛詩歌》,讓一般人都能了解。歌是這樣唱的:「芝麻能製油,但你若就這樣把它擱著,也榨不出油來,你一定要把它磨碎。當你這樣做,把芝麻磨碎時,藉著你辛苦工作的力量,便能將油從芝麻中擠出來。同樣的……」帝洛巴說:「一切衆生都具佛性——能開悟成佛的種子與能力。不過,我們自身所擁有的這個證悟的特質,也就是無飾任運的明覺,並不會就此帶領我們達到完全的了悟,就像芝麻子若不在臼裏經過搗研,也不會生出油來一樣。本具佛性的衆生,必須遇到具德的精神導師,才能得到法教,知道如何發展佛性。之後,經過刻苦的修行,才能達到完全的覺悟。」

  當帝洛巴唱完了歌,他的女房東便馬上開悟了,後來成爲一名瑜伽女。

  因此,於此我要再一次強調,一個普通的人也能快速的覺悟,就像帝洛巴一樣,我們應有信心。若我們能遇到具德的上師,自己也有正確的發心,便永遠都有機會開悟。

  下一個是有關瑪爾巴大譯師的故事。根據他的生平故事,他曾數次來回西藏印度間尋求灌頂、教法和上師的指導。在那時,一趟西藏印度的旅程是極爲危險、攸關生死大事的,由此可見瑪爾巴對他上師的虔誠了。

  瑪爾巴的妻子達媚瑪沒有經曆到像瑪爾巴所吃過的苦頭,但她由瑪爾巴處得到教法,並依其指導非常精進的修行。瑪爾巴死時,他妻子的身體化光,融入了瑪爾巴的心,與其合一。她也是生在與瑪爾巴不同地方的一個平凡人,上有父母。瑪爾巴死後,身體保存了下來,但她的沒有――身體任何部位都沒留下。這本身顯示出了一個完全了悟的徵兆,而這也是一個精進修行的成果。

  通常,當我們翻閱過去的悟者、大成就者以及空行母的傳記時,都能受到啓示,只不過我們都對自己沒信心,認爲無法達到同等的證果。我們總認爲這些悟者是過去一些已悟的佛菩薩的化身,因此,能成就是當然耳。拿他們的特質與我們的相比,我們總覺自己與他們的相去甚遠,根本生不起欲與他們同等證悟的欲望和信心。我們可以由兩個有意思的角度來看這個想法。密勒日巴傳授學生一些密續的教法後,他的學生說:「你是一個不凡的人,當然這樣的成就對你是可能的,但我們只是平凡的衆生,我們沒法子辦到。」密勒日巳回答道:「對于這事的回答,我們可由兩個角度來看。首先,你們將我視爲是一個尊貴的人,這樣很好,這絕對是個『聖觀』。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們看低了密法,因爲,如你真正相信密續法教,便知沒有所謂不凡的人。任何人只要修持應用正確的密續教法,本身一定都能開悟。只有不信任密法效益性的人,才可能看輕它。」因此,我們不要覺得能力不足,無法獲得開悟;相反地,在讀了一些有關成就者的生平傳記後,更應感覺自己也有同等能力達到與他們的境界。

  依據蓮花生大士的傳記來看,蓮師受藏王赤松德真之邀到藏地弘揚佛法而赤松德真的妻子依希措嘉(由名字便知是一位空行母),就在國王爲她提供了一個學習佛法的因緣下,與其他二十七人,經蓮師的教導,達到了最高的證悟。

  

  

《證悟的女性》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