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前行廣釋》思考題 第1~15節課

  

《前行廣釋》思考題

  

第1節課

  

1、你對《大圓滿前行》有哪些認識?堪布仁波切在課前提的兩點要求,你自己能否做到?

  

2、解釋題目:大圓滿龍欽甯提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

  

3、當今時代,很多人不修前行就直奔大法,對此現象你有什麼看法?修持前行,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有何必要?請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4、華智仁波切在造論之初,爲什麼寫那麼多頂禮句?你從中學到了什麼?

  

5、請詳細解釋什麼叫“叁大傳承”?爲什麼要了解這些?你平時是如何祈禱傳承上師的?

  

第2節課

  

6、《大圓滿前行》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內容是否只是前行法?爲什麼?

  

7、本論是華智仁波切怎麼樣造的?你對此有哪些感觸?

  

8、有些人認爲,聞思太多了只會增加分別念,故而聽一兩部法就可以了。這種想法是否正確?請以你自己的體會進行說明。

  

第3節課

  

9、發菩提心需要具備哪兩個條件?請一一說明。你是不是這樣發菩提心的?

  

10、怎麼樣緣一切有情生起大悲?請以竅訣的方式闡明。你這樣觀想之後,自相續有哪些改變?

  

11、什麼叫做叁殊勝?行持善法爲何要以叁殊勝攝持?你今後能否做得到?

  

12、善行是大是小以什麼來決定?爲什麼?明白這個道理,對你有哪些幫助?

  

第4節課

  

13、請以教證概述密宗有何特點?請具體闡明密宗哪方面與顯宗相同,哪方面比顯宗超勝?對此你有什麼認識?

  

14、密宗有許多不經苦行即證佛果的甚深方便,歸根結底主要依賴于什麼?你打算如何觀修?

  

15、觀清淨心應避免何種錯誤觀念?這是否唯一是密宗的修法?爲什麼?請引用公案進行說明。

  

16、聽聞佛法的時候,應當怎麼樣觀清淨心?請一一闡述不同的明觀方法。你會用哪一種?

  

17、什麼叫做“本來常有清淨輪”?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第5節課

  

18、請以上師爲例,說明一切萬法本來清淨。並具體分析,上師是叁寶、叁根本、叁身、叁世佛的總集。

  

19、惹瓊巴夢中去邬金淨土時,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對你有哪些啓示?

  

20、爲什麼說上師的恩德勝過諸佛?有人認爲這只是密宗的片面之詞,你對此是如何看待的?爲什麼?

  

21、我們應當怎麼樣對道友觀清淨心?這是基于什麼理論?請引用教證加以說明。

  

22、在聞法時,什麼叫做法器之叁過?此叁過如何依次障礙聞、思、修?你平時具有哪些?今後打算怎麼做?

  

第6節課

  

23、修持佛法的過程中,需要經曆哪五個階段?其各自有什麼特點?請以比喻一一說明。

  

24、聞法的諸多威儀中,哪一條令你最有觸動?爲什麼?請引用具體事例進行闡述。

  

25、一般而言,怎麼樣才叫依止上師?爲什麼?這方面你有哪些經曆?現在有何感想?

  

26、請以比喻描述聞法的叁種過患。倘若聞法時雜有煩惱或不良動機,將會導致什麼後果?最終你得出什麼結論?

  

第7節課

  

27、什麼叫做六垢?請一一解釋。六垢對聞法有何影響?

  

28、爲什麼說在所有煩惱中,傲慢和嫉妒最難認識?你自己對此有哪些體會?

  

29、在聽法的過程中,一切功德爲何與傲慢者無緣?你是否有傲慢?請舉例說明。今後你打算怎麼樣做?

  

30、信心分爲哪四種?請具體闡述。哪一種信心最好?你有什麼樣的信心?

  

31、爲什麼說對世間和出世間而言,具有希求心都相當關鍵?你如何理解“法本無主人,誰勤誰得大”這句話?

  

32、佛陀在因地時,對佛法是怎麼樣希求的?相比之下,你又是怎麼做的?對此你有何感想?

  

第8節課

  

33、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識若貪執外境,分別會有哪些過患?請用比喻一一說明。你對其中的哪個比較有體會?爲什麼?

  

34、在聞法和修行時,應當如何斷除叁世分別念?如果實在無法斷除,如何才能轉爲道用?請引用無著菩薩的教證進行說明。你今後會怎麼做?

  

35、倘若對未來不切實際地幻想,如此會有什麼過患?請以公案進行說明。是否對未來所有的打算都不能有?爲什麼?

  

第9節課

  

36、什麼叫做內收?聞法和修行時若內收,會有什麼樣的過患?你平時是這樣的嗎?

  

37、修行時如何才能做到松緊適度?請引用公案、教證加以說明。這與世間的做法是否相違?對此你有哪些體會?

  

38、聞法時在什麼情況下,會産生疲厭的心態?産生這種心態時,應當如何對治?假如實在無法對治,那應該怎麼辦?

  

39、今生遇到如此殊勝的佛法,是不是平白無故的?爲什麼?明白這個道理,對你心力提升有哪些幫助?

  

第10節課

  

40、什麼叫持文不持義?什麼叫持義不持文?哪些情況屬于持文不持義?哪些情況屬于持義不持文?你是否有這些過患?

  

41、假如偏墮于文字或意義一邊,對聞思修行有哪些影響?請說說你自己的體會。

  

42、有些人認爲:“凡是佛陀親口所宣,就是最究竟、最了義的,對此應當不折不扣地受持。”這種觀點正確嗎?請詳細說明理由。

  

43、什麼叫上下錯謬而持?什麼叫顛倒而持?二者的區別在哪裏?你認爲怎樣才能杜絕這兩種過患?

  

44、在聞思修的過程中,對難法和易法應該分別持何種態度?什麼樣的現象是需要避免的?

  

45、概而言之,講述聞法方式時,“所斷之行爲”分爲哪幾種?各自講了什麼內容?請依科判大致歸納。通過學習這些,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第11節課

  

46、什麼叫做依止四想?請結合自己的情況具體解釋。每一條你都能真正做到嗎?

  

47、在依止上師的過程中,倘若上師是大成就者,但他有些行爲無法讓人接受,這時候你該如何對待?請以教證、公案進行說明。

  

48、有些人認爲:“我根本不用修善法,造惡業也沒關系,因爲我的上師是大成就者,只要好好地祈禱上師,上師就會把我像塊石頭一樣扔到極樂世界。”這種想法是否合理?爲什麼?如果你周圍有這樣的人,你打算怎麼勸導他?

  

49、什麼叫做上師的慈悲?這與你自己的理解有何出入?明白這一點,對你有哪些幫助?

  

50、爲什麼說現在是計劃永遠快樂或永遠痛苦的警戒線?你對此有什麼樣的認識?

  

第12節課

  

51、藏地經忏師在超度亡人時說:“上去下去之關鍵,如馬隨辔頭所轉。”對于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最終可得出什麼結論?

  

52、依藏地的習俗,若有人死了會怎麼樣對待?相較于漢地的傳統,你有哪些體會?今後有何打算?

  

53、爲什麼說人身造善業、造惡業的能力均超過其余五道?明白這個道理,對你有什麼樣的幫助?

  

54、“四想”的違品是什麼?請以比喻具體說明。現在社會上是否存在這種現象?你對此如何看待?

  

第13節課

  

55、有些人認爲:“六度要逐一行持方可圓滿,布施時不能持戒,持戒時不能修安忍……”這種想法正確嗎?爲什麼?

  

56、我們在聞法的過程中,如何于一堂課中具足六度?這樣有什麼功德?你以後打算怎麼做?

  

57、講法、放生、念佛時怎樣圓滿六度?請一一說明。這對你有哪些啓示?

  

58、按照《毗奈耶經》的觀點,對哪幾種人不能講法?如果聞法時行爲不如法,這會導致什麼過患?正確的聞法方式是什麼樣的?

  

第14節課

  

59、了解道次第對我們來講有何必要?請引用公案進行說明。最終可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60、你對《前行》這部法是如何對待的?請用具體行爲加以描述。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61、有些人認爲:“佛法的內容應該創新,如果古往今來都是那一套,則無法吸引新新人類。”對此你怎麼樣看待?

  

62、共同前行與不共前行的差別,有哪些不同的解釋?請一一列舉。

  

63、八無暇是否僅僅爲藏傳佛教的說法?爲什麼?請引用佛經的教證,詳細說明何爲八無暇。

  

第15節課

  

64、叁惡趣具體有哪些痛苦?請以旁生爲例,說明一旦墮入惡趣,則根本不會有修法的機會。

  

65、有些人說:“佛教和其他宗教沒什麼兩樣,都是行善的。”對此觀點你怎麼認爲?爲什麼?你身邊若有持這種論調的人,你打算如何幫助他?

  

66、什麼才是真正的邊地?你所居住的地方屬于邊地嗎?請說明理由。

  

67、現在科技高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社會到底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爲什麼?請談談你自己的感想。

  

68、轉生于什麼樣的天界,就不會有修行的因緣?請一一說明。你相續中有這樣的種子嗎?

  

69、什麼叫做喑啞?有些人生性愚笨,這是否也算是一種無暇?爲什麼?

  

《《前行廣釋》思考題 第1~15節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