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般守意經譯文

  安般守意經譯文

  釋廣淨法師譯

  ◎ 第一節 ◎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城東園,與衆所知識大比丘僧俱,如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連,摩诃迦葉、摩诃迦丹延、摩诃俱絺羅、摩诃劫賓那、摩诃純陀、阿那律、離婆多及阿難。爾時諸上座比丘都精勤教誨新進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誨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誨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誨叁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誨四十人者,因此新進比丘經上座教誨,日漸得大進步。

  時當月圓日的晚上,夏安居結束,舉行自恣大會。佛世尊露天而坐,衆比丘環繞周圍。佛陀環視僧團而開示說:「諸比丘,我很欣悅看到你們在安居後所得的道果,我知道你們還可以得到更高成就。還未得的果位,你們得以得到,還未證悟的,你們得以證悟,我將停留在此,迄下月月圓。」

  鄉村比丘聽說佛將停留一個月,都聚集到舍衛城聽佛教示。于是諸上座更熱心教誨新進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誨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誨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誨叁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誨四十人者,因此新進比丘經上座教誨,日漸得大進步。

  時當次月月圓之日,世尊露天而坐,環視僧團而告之曰:

  「諸比丘,我們的僧團既純且善,不作瑣碎之談,不說绮語,堪受供養,爲世之福田。此僧團世所稀有,遠人聞風亦均負笈而至。

  「諸比丘,此僧團有比丘已證阿羅漢果,漏盡圓成,已舍諸擔,正遍智慧,最終解脫。有比丘滅盡最初五結,證不還果。有比丘滅盡最初叁結,證一還果,他們已斷貪瞋癡叁結,只需在再輪回一次。有比丘滅盡叁結,證預流果,永不退轉,必趣涅槃。有比丘常修四念處。有比丘常修四正勤。有比丘常修四神足。有比丘常修五根。有比丘常修五力。有比丘常修七覺支。有比丘常修八正道。有比丘常修慈觀,有比丘常修悲觀,有比丘常修喜觀,有比丘常修舍觀。有比丘常修不淨觀,有比丘常修無常觀,有比丘常修安般念。

  「諸比丘,持續不斷修習安般念,能獲大果,能致大譽。持續不斷修習安般念,可令四念處修習圓滿。持續不斷修習安般念,可令七覺支修習圓滿,持續不斷修習安般念,可令智慧解脫完成。

  ◎ 第二節 ◎

  「諸比丘,如何修習安般念,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獲大果,能致大譽?

  「諸比丘,如此,比丘或往林中,或往樹下,或往寂靜處,結跏趺坐,端身正直,系念在前。息入知正入息,息出知正出息。

  (*吸氣,行者知道他正在吸氣;呼氣,行者知道他正在呼氣。)

  1 吸入的氣很長,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長息』;呼出的氣很長,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長息』。

  2 吸入的氣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吸入短息』;呼出的氣很短,行者知道『我正在呼出短息』。

  3 『我正在吸氣,同時注意到我的全身。我正在呼氣,同時注意到我的全身。』行者努力練習。

  4 『吸氣我令全身甯靜祥和,呼氣我令全身甯靜祥和。』行者努力練習。

  5 『吸氣我感到喜悅,呼氣我感到喜悅。』行者努力練習。

  6 『吸氣我感到快樂,呼氣我感到快樂。』行者努力練習。

  7 『我正在吸氣,同時了知我心理的活動。我正在呼氣,同時了知我心理活動。』行者努力練習。

  8 『我正在吸氣,同時使我心理的活動甯靜祥和。我正在呼氣,同時使我心理的活動甯靜祥和。』行者努力練習。

  9 『我正在吸氣,同時覺察到我的心。我正在呼氣,同時覺察到我的心。』行者努力練習。

  10 『我正在吸氣,同時使我的心愉悅祥和。我正在呼氣,同時使我的心愉悅祥和。』行者努力練習。

  11 『我正在吸氣,同時集中我的心念。我正在呼氣,同時集中我的心念。』行者努力練習。

  12 『我正在吸氣,同時疏解我的心結。我正在呼氣,同時疏解我的心結。』行者努力練習。(解放我的心)

  13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行者努力練習。

  14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行者努力練習。

  15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解脫。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解脫。』行者努力練習。

  16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出離。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出離。』行者努力練習。

  「諸比丘,如是修習安般念,如是持續不斷修習,能獲大果,能致大譽。

  ◎ 第叁節 ◎

  1 

  「諸比丘,如何修習安般,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令四念處修習圓滿?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

  吸氣行者了知『我正在吸氣』;

  呼氣,行者了知『我正在呼氣』;

  呼出長息了知『我正呼出長息』;

  吸入長息,了知『我正吸入長息』;

  呼出短息,了知『我正呼出短息』;

  吸入短息,了知『我正吸入短息。』

  當出入息時,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甯靜祥和。』

  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

  行者如此專注安般修息四念處的第一念處──身念處。

  2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吸氣行爭琤缜b呼氣,同時覺察到我的心。』行者努力練習。

  10 『我正在吸氣,同時使我的心愉悅祥和。我正在呼氣,同時使我的心愉悅祥和。』行者努力練習。

  11 『我正在吸氣,同時集中我的心念。我正在呼氣,同時集中我的心念。』行者努力練習。

  12 『我正在吸氣,同時疏解我的心結。我正在呼氣,同時疏解我的心結。』行者努力練習。(解放我的心)

  13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行者努力練習。

  14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行者努力練習。

  15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解脫。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解脫。』行者努力練習。

  16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出離。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出離。』行者努力練習。

  「諸比丘,如是修習安般念,如是持續不斷修習,能獲大果,能致大譽。

  ◎ 第叁節 ◎

  1 

  「諸比丘,如何修習安般,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令四念處修習圓滿?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

  吸氣行者了知『我正在吸氣』;

  呼氣,行者了知『我正在呼氣』;

  呼出長息了知『我正呼出長息』;

  吸入長息,了知『我正吸入長息』;

  呼出短息,了知『我正呼出短息』;

  吸入短息,了知『我正吸入短息。』

  當出入息時,了知一切身,了知『我正令全身甯靜祥和。』

  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

  行者如此專注安般修息四念處的第一念處──身念處。

  2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

  吸氣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悅』;

  呼氣,行者了知『我感到喜悅』;

  吸氣,了知『我感到快樂』;

  呼氣,了知『我感到快樂』;

  呼氣,了知『我心理的活動』;

  吸氣,了知『我心理的活動』;

  吸氣,同時令其心理的活動甯靜祥和;

  呼氣,同時令其心理的活動甯靜祥和;

  行者堅持安住觀受在受,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

  行者如此專注安般修息四念處的第二念處──受念處。

  3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吸氣呼氣了知其心;使其心愉悅祥和集中心念;令心解脫。行者堅持安住觀心在心,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諸比丘不修習安般念則不能得到任何禅定智慧。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無常的本性。』行者努力練習。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諸法離染。』

  行者努力練習「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解脫。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解脫。』行者努力練習。

  『我正在吸氣,同時觀察出離。我正在呼氣,同時觀察出離。』行者努力練習。

  4 

  「諸比丘,當行者專注于呼吸,照見諸法無常、離染、解脫、出離的本性。

  行者堅持安住觀身在身,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

  「諸比丘,如此修習安般念,如此持續不斷修習,能令四念處修習圓滿。

  ◎ 第四節 ◎

  「諸比丘,如何修習四念處,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圓滿安住于七覺支?

  「諸比丘,若行者恒堅持觀身在身,觀受在受,觀心在心,觀法在法,無分散意,**可令念覺支堅固,念覺支堅固故,念覺支能趨于圓滿。

  (**全然了知他的狀況,超越世間所有之執著、憂患。)

  「若行者住于念(專注,禅定狀態)無分散意,能審視心中生起的諸法──心的對象,能令第二覺支──擇法覺支生起趨于圓滿。

  「若行者持續、堅持不移觀照、審視諸法,無分散意,能令第叁覺支──精進覺支生起趨于圓滿。

  「若行者精進堅固,沈著住于修習之流,則離欲喜起,能令第四覺支──喜覺支生起趨于圓滿。

  「若行者住于喜的狀態,無分散意,能令身心輕安,身心經安則令第五覺支──輕安覺支生起趨于圓滿。

  「若行者身心輕安,則心易達于定境,能令第六覺支──定覺支生起趨于圓滿。

  「若行者住于甚深禅定中,能除諸分別,令第七覺支──舍覺支生起趨于圓滿。

  ◎ 第五節(本節原譯文就有點模糊不清)

  ◎「諸比丘,如何修習七覺支,如何持續不斷修習,能令正智解脫完成?

  「行者住寂靜處,遵循七覺支之道,觀諸法離欲,可令念覺支修習,如是乃至擇法、精進、喜、輕安、定、舍覺支修習,如此修習七覺支能令正智解脫完成。」

  ◎ 第六節 ◎

  佛世尊說此經已,諸比丘皆大歡喜。

  關于南傳本經(ANAPANASATI SUTTA)漢譯有湯用丹譯(中118)

  南傳四念處經(SATIPATTHANA SUTTA)有忍慧譯(中10)

   

  上文恭錄自『菩提樹』雜志第 42 卷 第 10 期,1994 年 9 月號。

  

《安般守意經譯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