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法 與 你
Buddhism For You
(第 一 課)
生命的真相
English by
Buddhist Missionary Society Malaysia
Ven. Dr. K. Sri Dhammananda
Translated by
Theravada Samadhi Education Association
馬來西亞佛教弘法會.達摩難陀長老英文原著
原始佛法叁摩地學會編譯
你能回答這些疑問嗎?
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活?
哪裏能找到真正的快樂?
生命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今生是唯一的一生嗎?
佛法能幫助你找到這些乃至更多生命疑問的答案!
奧林匹亞佛學會(Buddhist Association of Olympia)特別爲您提供一系列函授課程——佛法與你(Buddhism For You)。這套課程包含十二門課,是特別爲佛法的初學者而設計的。它涵蓋的主題如下佛教不是什麼佛教是什麼叁寶四聖谛業與輪回布施佛教的戒律禅修佛教徒的生活你將會發現這個了解佛教的簡易途徑能讓你深入洞察生命的意義,並且能對這世間及其問題有更深刻的理解。佛陀的教導跨越了二千五百年的時空,而且已經以無量的善巧方便成功幫助數不盡的人們。這個真確無疑的道路絕對能讓你找到生命的出路。
第一課生命的真相
一個風和日麗的四月早晨,亞伯特在一棟公寓大樓下了公車,然後進入電梯,按了頂樓的按扭。他面容蒼白削瘦,顯得無精打彩。多少不眠之夜,他苦思著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他自言自語道:「沒有人會想聽我的問題,我的朋友都各忙各的,沒有時間理會我,我真希望自己是法蘭克,他真幸運,長得聰慧、英俊、又有才華,而且總是那麼快樂,難到他都沒有困擾嗎?」
亞伯特心想:「沒有,他沒有困擾,只有我有困擾,我怎麼那麼沒用?連心理醫生也不知怎麼回事,沒有人了解我。我母親對我唠叨不休,罵我“笨蛋”、“沒用的家夥”,因爲我不像我的兄弟那麼有成就。就沒有人能對我說一句好話嗎?,我已經受夠別人一再地說我是沒用的家夥!我已經受夠了這樣的人生!」
電梯到了頂樓,亞伯特魂不守舍地出了電梯,走到陽臺低頭俯視。過了半小時, 他從數層樓高的頂樓跳下,不是頭朝下也不是側身著地,而是坐著的姿勢。亞伯持年僅二十二歲,就陷入了絕境而決心結束自己的生命。
共同的境遇—人生必有苦
可憐的亞伯特!沒有人知道他的苦惱,沒有人知道他度過多少苦思不解、輾轉難眠的夜晚。沒有人了解他,他是多麼地孤獨啊!他無法面對自己的缺點以及某些無以自拔的惡習。有個唠叨不休的母親,又有瞧不起人的兄弟姐妹,這個家對他而言簡直就是個折磨。他無法承受這些痛苦,于是決定:二十二歲夠了!
雖然我們或許不致于采取如此激烈的解決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與亞伯特一樣的問題——沒有人能保證永無挫折或失敗。今天你得到了衷心追求的名譽、利益、贊美與幸福;隔天可能就會面對截然不同難以忍受的痛苦境遇:毀譽、損失、責難與苦痛。但是,請記得!就像鍾擺一定會不停地左右來回擺動,我們對人生的順境與逆境亦複如是,不應預期會絕對的順利也不應認定是絕對的苦難。
1、這個世間能找到一個身心安頓的所在嗎?
人們拼命地追求快樂,並將希望和夢想寄望于家庭、朋友、事業、財富、享樂和美色,但是我們能從這些東西得到真正的快樂嗎?
有人說:「我的快樂來自我的家人和朋友。」固然!摯愛的家人和朋友是快樂的泉源,但我們不可能永遠依靠他們,我們所愛的人終會有生離死別的時候。如果把情愛孤注在一個人身上,那麼分離就會帶來很大的痛苦。有人說「不用怕,我會成功開創一番大事業,金錢財富能保障我的將來,到時候,我要什麼就能有什麼!」但是!做生意可能會倒閉,一個國際政治情勢的突發事件就可能摧毀你投資海外的工廠和産業,而你所信任的人也可能卷款潛逃。
錢是何物?人們愛錢的唯一原因是因爲他們認爲錢財可以買到自己所要的東西。
沒錯!有錢可以過舒適的生活,但是有錢不一定就能幸福快樂。你見過富人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嗎?他們的房子四周有高牆和大門圍繞保護,房門要扣鎖,窗子都裝欄杆, 時時刻刻生活在恐懼之中:怕被搶劫,怕孩子被綁架,怕辛苦累積的錢財會失去,怕親戚朋友占他們的便宜,怕付托他人時會受騙。
有人說:「盡情享樂吧!我要縱情欲樂、歡度時光。」是的,當一個人沈醉在精彩的表演、美妙的音樂或刺激的球賽時,他會以爲這就是他所要的了,而且,這些欲樂必須一次比一次更加精彩生動,才能打動他的胃口。然而,歡樂過後,他就得面對那份乏味及失落感。
有人說:「美貌與青春才是真正快樂的秘密!」沒錯,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花很多的時間打扮得漂漂亮亮來吸引別人的目光;但是,歲月不饒人,沒有人能永保青春,光滑細嫩的皮膚會老化變皺,結實的肌肉會變松垮,矯健靈活的身體也會變成疾病苦痛的溫床。
由此可知,家庭、朋友、財富、地位、青春、美貌等都不能保證真正的快樂,因爲在這些短暫的快樂之後就是痛苦和無奈。人生一定會有失敗和挫折,我們也不可能永遠健康,再怎麼有錢和有權勢的人也買不到真正的喜悅,由此看來,擁有天下的帝王也和住在茅屋的乞丐一樣——都要經曆憂傷、挫折、病痛、老死。
2、離苦之道何處學?
雖然挫折與苦腦是人生必然的現象與經曆,然而沒有任何學校教育教導我們如何去面對這些挫折與苦腦。學校教授的課程不外乎世界史、地質學、應用機械學、代數、經濟學等。誠然,這些知識對于維持世俗生活有其重要性,學校也盡力教導我們成爲更偉大的人物,承擔更重大的責任,可惜它卻沒有提供相關的知識,教導我們如何去解決這些必然存在的問題,因此,學校培育出來的「成功者」往往罹患一些心理壓力所引起的疾病。
很多全科醫生被問到:什麼生理病症與成功者是最密切相關的?綜合所有的回答發現:一個成功者最常罹患下列的疾病:胃潰瘍、高血壓、腹瀉、盜汗、酗酒、偏頭痛、心律不整、心髒病、過度緊張、肌肉痙攣、失眠、慢性疲勞、暴食肥胖症、厭食症、過敏症、神經性皮膚炎、暈眩、耳鳴等。
佛陀與我們之間的關系,遠比那些政治人物、經濟學家、地質學家、以及所有其他的專家更來得密切。他爲了不忍衆生苦,而舍棄一切去尋求痛苦的解脫之道,他衷心關切地也正是你我面對的問題——衆生的痛苦、挫折和無奈。我們跟隨著他的教導,必然能真正的離苦得樂。3、佛陀發現了什麼?
佛陀成道時,覺悟一切衆生皆因無明而受苦,衆生不了解一切萬法的真相而妄想執著:執著于生命、理想、家庭、財産、面子等。佛陀告訴我們:唯有開啓智慧,親見親證一切萬法的真相,才能滅除痛苦。
佛陀了悟宇宙萬法當下是生滅不住的,從最大的星球到最小的原子,一切東西無不在持續的生滅變化中。就最大的星球來說,在晴朗的夜晚,我們看到天上有成千上萬閃爍的星星,然而我們卻看不出當下其實有無量的大氣結合成新的星球與星系閃耀空中,它們構成了宇宙各期生滅成壞過程中無量無邊的星球與行星。就最小的原子來說,也是隨著原子核周圍之電子的不停運動而不斷的變化。
我們的細胞不斷地新生,身體組織也不斷地新陳代謝,我們的思想、印象、感覺、體驗、需求及欲望也是一天一天、剎那剎那地在改變。原來喜愛的玩具槍和洋娃娃如今已沒興致了。我們的快樂是短暫的,即使考試考了第一名也只不過高興幾天而已,這種快樂就像晨霧一般,很快就在晨曦中消散了。
世人邪見叢生,執取貪愛可意的事物,而厭舍不可意之事物。于是對芬芳的香味、秀麗的景致、可口的美味、柔美的聲音等可意的事物就越來越貪求,而對不可意的則越來越厭舍逃避。我們也因此不喜歡傷害我們的人且逃避那些乏味無趣的事,而追求讓他著迷的人且想占有一切令人歡喜的事物。
世人依據所謂「我、我所」的「自我」(ego)觀念建構自己的世界,所以開口閉口就說:這些是我的財富、我的財産、我的兒女、我的青春美貌、我的學問等。我們有時大叫:「你看!你傷了我的感情,你難道不知道我是誰嗎?」我們執著于一切事物而且想擁有它們。
我們可知道,事實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屬于「我們的」?我們不知道。人死的時候,所有的財富都將留給別人,萬般帶不走,乃至于自己的身體也帶不走。「我有兒子,我有財産。」
迷人如此的挂念著。但是即使他自己的身體也非他所有更何況是兒子和財富?(法句經62)
真可憐呀!我們注定要不停地受到挫折的威脅,因爲我們的欲望是不可能得到滿足的。當一個人得不到他想要的,或得到他不想要的,就會痛苦不堪。欲望愈大,痛苦也愈大;執愛無常不可得的東西,就注定要付出痛苦的代價。
4、喜悅快樂何處尋?
既然物質財富無法給我們平靜與快樂,那麼,我們是否就該舍棄我們的一切呢? 不,如果你還不想就不必!物質財富是不是絕對不能帶給我們快樂呢?亦不盡然,因爲物質財富畢竟是舒適生活的重要條件,但是,我們在物質財富中是得不到永久快樂的。
到底何處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快樂呢?不要向外遠求——要向內求!只要我們懂得如何去開啓,我們每個人內在本來就具有平靜快樂的無限潛能。佛陀已經爲衆生指出一條明確坦直的道路,可通達圓滿寂靜的境界。
佛陀對諸比丘說: 正如浩瀚大海只有一味--鹹水之味佛法亦複如是僅有一味--解脫法味(大般涅槃經)
佛陀神聖的教導——佛法,並不是遙不可及的,所謂「道不遠人」,任何人都可以了解佛法,而且也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修學。不過,在我們開始修學與了解它之前,必須要先研習佛法。
5、你可能想進一步了解佛陀及其教誨佛陀是誰?
他教導什麼? 他的教導如何幫助我們解脫苦難?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如何才能見到萬事萬物的實相?
如何才能活的更自在快樂?
以上的問題,本函授課程可以幫助你找到答案——
它能指導你如何過一個與世間圓融而又有意義的人生;
它能教導你如何累積不朽的財富;
它能幫助你把生命建構在佛法的堅固盤石上,以抗禦最惡劣的人生風暴。
有佛法明燈的引導,你一定能了悟如何踐履成佛之道,通達圓滿寂靜的無上涅槃。
《佛法與你 第一課 生命的真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