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季吉祥 世世吉祥

  四季吉祥.世世吉祥

  

  

  全世界的華人,一年以四季來計算,所以,春季成爲整年最初的象征,俗語說:「有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了一半」,意義不難領會。

  

   其實,無論世人如何計算年日,並不妨礙時間流的無常性,而萬事萬物只要存在于這時間流當中,當然因爲有前後、有成壞等的變遷,自是不難明白季節更替,一切無常的道理。

  

  不過,這在佛家來說,無常的特性,絕非單純僅用于消極面的形容,其實際透露出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因爲看清楚了這一切萬物的真相,所以,你我皆可以不因它的變化、成壞,而落入失望與頹廢,反而會基于這雪亮慧眼的透視,而讓自心無挂無礙地活在當下,因爲這一剎那才是深具意義,或許也因爲這原故,才有人說「剎那即永恒」,爲什麼?因爲不管是什麼,只要它沒有離開時間的概念,它必然如流水一般,每一個剎那的過去,其實就等于一個全新的起始,故而言「一條河不能洗兩次腳」,世上確實找不到刻舟求劍的停留或靜止。

  

  那麼這樣說來,何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更踏實嗎?非也。人生的意義,不是過一天算一天的無奈,它是能活一天就讓自己多一天累積的功德才對。學佛修行的人,該如何謹言慎行呢?現世要接受的一切考驗,我們該祈望自己都能平安、吉祥的度過嗎?佛陀又有什麼寶貴的教法,可幫助衆生擁有四季吉祥,乃至世世吉祥呢?

  

  反過來想,假如我們沒有健康、平安、吉祥的身心,顛顛倒倒的過生活,這不就錯失學佛的美好因緣嗎?因此,佛弟子內心會有祈求吉祥、期許平安,照理應該是允許的,只是更應深信有如是因、得如是果的定律。怎麼說呢?要獲得平安與吉祥,自心除了在叁寶前許願外,更須付之行動,有造作善的因,才會感得樂的果。

  

  佛陀在四十五年的開示之中,也有提及「欲求吉祥福」的經典,如今讓我們來看看佛陀如何說?傳說部派的論師中,有位法救論師著作了一部著名的《法句經》,裏頭的〈道利品〉,記載了佛陀所講說的十六個「欲求吉祥福」之偈頌,雖然比對了同本異譯的《法句譬喻經》〈道利品〉,可以輕易發現《法句經》多出了兩個偈頌──贊歎叁寶及持戒。

  

  十六個偈頌的文義,涵義雖有小部分昧于漢語的翻譯,但今此僅希冀收攝其偈頌要點,讓佛子們便于憶持,以及利于力行。換句話說,只要我們願意實行,就已播下「吉祥福」的善因,至于何時因緣成熟,已成爲遲早的機會了。

  

  佛陀開示的十六個偈頌之要點,筆者歸納爲六項:

  

  一、信樂正法。

  

  二、五戒,八戒,如戒行。

  

  叁、聞誦法律。

  

  四、友賢,擇善居,樂見沙門賢聖──爲聽法及敬奉。

  

  五、知足,忍,修慈仁,布施,不慢,離叁毒。

  

  六、家庭倫理。

  

  

   品末之處,佛陀歸結說「智者居世間,常習吉祥行,自致成慧見,是爲最吉祥。」一位具有智慧的人身處于人世間,要經常習慣養成實踐這些導致吉祥的行爲,如果能夠如此周而複始、細水長流地依教奉行,因果相應、水到渠成之時,本身即會完成這圓滿無礙的出世聖知見,而也唯有得到這出世的聖法,才可稱得上是「最吉祥」啊!

  

   這是否有老黃賣瓜、自贊自誇的問題呢?要知道佛陀是叁界的智者,所以經中自會留下與此有關的敘述。在上述所言的兩種版本中,《法句譬喻經》的開場白與結局,遠比《法句經》來得詳盡,故事情節也動人。

  

  

   原來此品所說的吉祥行,緣起于外道尼揵梵志向徒衆說明:「印度當時有十六大國,八萬四千小國,諸國各有吉祥:或金,或銀、水精、琉璃、明月、神珠、象馬、車輿、玉女、珊瑚、珂貝、妓樂、鳳凰、孔雀,或以日月、星辰、寶瓶、四華。梵志道士!此是諸國之所好喜吉祥瑞應。」然而,徒衆卻追問:「甯可更有殊特吉祥,于身有益終生天上?」由于尼揵梵志自知不足,所以師徒五百人浩浩蕩蕩來向佛陀請示殊特吉祥行,佛陀借機直說:「如卿所論世間之事,順則吉祥,反則凶禍,不能令人濟神度苦。如我所聞吉祥之法,行者得福永離叁界,自致泥洹。」也因爲這段因緣,佛陀開示了吉祥之法,梵志們聞後皆歸佛出家,爾後成道。

  

   由此觀之,世間有漏的吉祥瑞應,終究落于「順則吉祥,反則凶禍」,而唯有佛陀的吉祥之法,才是一得永得,超越叁界的真吉祥!

  

   在新的一年裏,祝福大家

  

   四季吉祥.世世吉祥!

  

  

  釋開仁(2010/2/11)

  

  

  

  

  

  ※ 節錄經文,與大家共勉! ※

  

  

  

  【黑色字體】:《法句經》卷2〈38 道利品〉(CBETA, T04, no. 210, p. 574, c28-p. 575, b10)

  

  【藍色字體】:《法句譬喻經》卷4〈38 道利品〉(CBETA, T04, no. 211, p. 608, c13-p. 609, b21)

  

  

  

  

  

  01佛尊過諸天  如來常現義  有梵志道士  來問何吉祥

  

  01佛尊過諸天  如來常現義  有梵志道士  來問何吉祥

  

  

  02于是佛愍傷  爲說真有要  已信樂正法  是爲最吉祥

  

  02于是佛愍傷  爲說真有要  已信樂正法  是爲最吉祥

  

  

  03若不從天人  希望求僥幸  亦不禱祠神  是爲最吉祥

  

  03亦不從天人  希望求僥幸  亦不禱神祠  是爲最吉祥

  

  

  04友賢擇善居  常先爲福德  敕身從真正   是爲最吉祥

  

  04友賢擇善居  常先爲福德  勅[1]身承貞[2]正 是爲最吉祥

  

  

  05去惡從就善  避酒知自節  不淫于女色  是爲最吉祥

  

  05去惡從就善  避酒知自節  不淫于女色  是爲最吉祥

  

  

  06多聞如戒行  法律精進學  修已無所爭  是爲最吉祥

  

  06多聞如戒行[3] 法律精進學  修己無所爭  是爲最吉祥

  

  

  07居孝事父母  治家養妻子  不爲空之行  是爲最吉祥

  

  07居孝事父母  治家養妻子  不爲空乏[4]行 是爲最吉祥

  

  

  08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複  以時誦習經  是爲最吉祥

  

  08不慢不自大  知足念反複[5] 以時誦習經  是爲最吉祥

  

  

  09所聞常以忍  樂欲見沙門  每講辄聽受  是爲最吉祥

  

  09所聞常欲[6]忍 樂欲見沙門  每講辄聽受  是爲最吉祥

  

  

  10持齋修梵行  常欲見賢聖   依附明智者  是爲最吉祥

  

  10持齋修梵行  常欲見賢明[7] 依附明智者  是爲最吉祥

  

  

  11以信有道德  正意向無疑  欲脫叁惡道  是爲最吉祥

  

  11已信有道德  正意向無疑  欲脫叁惡道  是爲最吉祥

  

  

  12等心行布施  奉諸得道者  亦敬諸天人  是爲最吉祥

  

  12等心行布施  奉諸得道者  亦敬諸天人  是爲最吉祥

  

  

  13常欲離貪欲  愚癡瞋恚意  能習誠[8]道見 是爲最吉祥

  

  13常欲離貪淫  遇癡瞋恚意  能習成道見  是爲最吉祥

  

  

  14若以棄非務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爲最吉祥

  

  14若以棄非務  能勤修道用  常事于可事  是爲最吉祥

  

  

  15一切爲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仁安衆生  是爲最吉祥

  

  15一切爲天下  建立大慈意  修人[9]安衆生 是爲最吉祥

  

  

  

   【法句經所多出的兩個偈頌】:

  

  欲求吉祥福  當信敬于佛  欲求吉祥福  當聞法句義

  

  欲求吉祥福  當供養衆僧  戒具清淨者  是爲最吉祥

  

  

  16智者居世間  常習吉祥行  自致成慧見  是爲最吉祥

  

  16智者居世間  常習吉祥行  自致成慧見  是爲最吉祥[10]

  

  

  

  --------------------------------------------------------------------------------

  

  

  [1]勅=整【宋】【元】【明】。

  

  [2]貞=真【宋】【元】【明】【聖】。

  

  [3]戒行=行戒【宋】【元】【明】【聖】。

  

  [4]乏=之【宋】【元】【明】。

  

  [5]覆=複【宋】【元】【明】【聖】。

  

  [6]常欲=多以【宋】【元】【明】。

  

  [7]明=聖【元】【明】【聖】。

  

  [8]誠=成【明】。

  

  [9]人=仁【宋】【元】【明】【聖】。

  

  [10]祥+(梵士聞佛教心中大歡喜即時禮佛足歸命佛法衆)四句二十字【宋】【元】【明】。

  

  

  

✿ 继续阅读 ▪ 勸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