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陀的道路是要體驗實相▪P2

  ..續本文上一頁a-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禅修者)持續不斷地觀察身上生起的現象,他持續不斷地觀察身上滅去的現象,他持續不斷地觀察身上生起和滅去的現象。」

  

  每一個感受生起之後就會滅去,沒有恒常不變的事物,當你修習內觀時,你會開始經驗它。無論感受有多不愉悅,它生起之後就一定會消失;無論感受有多愉悅,它只是一種振動,生起之後又消失。無論是愉悅的、不愉悅的或中性的感受,無常的特質都是一樣的。現在你正在經驗 anicca(無常)的實相,你不是因佛陀這麼說,也不是因經典或傳統這麼說,甚至也不是因你的理智這樣告訴你而相信,你是因你直接經驗 anicca(無常)的實相而接受它,這就是你如何將聽聞得到的智慧和理智了解的智慧轉換成親身體驗的智慧。

  

  唯有體驗無常才能改變心的習性模式。覺知身上的感受並了知每件事物都是無常的,你保持平等心,不起貪愛或憎恨的習性反應,如此持續不斷地練習,就能在心的最深層面改變習性反應的模式。當你不再産生任何新的貪愛和憎恨的習性,舊有的習性就會就生起然後消失。如實觀察實相,你就會從所有的貪愛和憎恨的習性中解脫出來。

  

  西方心理學家所提到的「意識的心」,佛陀稱這部分的心爲 parittacitta(心「非常小」的部分),這個意識的心並不知道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心正發生什事。在 parittacitta(意識)與心的深層(無意識)之間有一道極大的鴻溝。內觀打破這道鴻溝,把你從心的表層帶到心的最深層面,觸及這個潛藏的 anusayakilesa(隨眠煩惱)。

  

  這個我們稱爲「無意識」的心並非真的毫無意識,它時時刻刻都在覺知身上的感受,並且不斷地對這些感受起反應;如果是不愉悅的感受,它就起憎恨的反應;如果是愉悅的感受,它就起貪愛的反應,這就是無意識的心的習性模式,它的行爲模式。

  

  譬如,你正在熟睡,一只蚊子來叮你,使你生不愉悅的感受,意識的心並不知道有事情發生,但無意識的心卻立即察覺有不愉悅的感受正在發生,並起憎恨的習性反應。雖然你意識的心正在沈睡,你仍會趕走或殺死蚊子,但不愉悅的感受仍然存在,于是你抓癢,當你醒來之後,如果有人問你整晚有多少蚊子來叮你,你是不會知道的。你意識的心覺察不到,但無意識的心卻知道,且不斷地在起反應。

  

  另一個例子,當你坐了大約半小時,一些壓迫的感覺從某處生起,于是無意識的心起了反應:「有壓迫的感覺,我不喜歡它!」于是你改變坐姿,無意識的心總是與身上的感受有所接觸,你移動了一下,不久後你又動一下。觀察一個人坐著十五至二十分鍾後,你會發現這個人開始坐立不安,這裏移動一下、那裏又移動一下,當然,他並未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這是因他沒有覺知感受,他不知道自己對這些感受起了憎恨的反應。這當中的障礙就是無明。

  

  內觀打破了這道障礙,消除無明,于是你會開始了解感受如何生起,貪愛和憎恨又如何緊接著感受之後生起。當愉悅的感受生起時,就會有貪愛,當一個不愉悅的感受生起時,就會有憎恨,而每當起貪愛或憎恨的習性反應時,痛苦就隨之而至。

  

  人若不打破這種行爲模式,貪愛和憎恨就會不斷地生。佛陀教導我們如何走到痛苦生起的根源-貪愛和憎恨的習性反應。我們一定要找到貪愛和憎恨的根源,並從這個層面來改變我們的行爲模式。

  

  佛陀教導我們觀察痛苦及痛苦的生起,如果不觀察這兩者的話,我們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止息痛苦。痛苦隨著感受而生起,如果我們對感受起反應,那麼痛苦就會隨之生起;如果我們不對感受起反應,我們就不會受苦。無論有多麼不愉悅的感受,如果你不起憎恨的反應,你保持平等心並微笑以待,你了解這一切都是 anicca、無常,那麼整個心最深層的習性模式已在改變。

  

  透過內觀修習,人們開始淨化各種心的雜染-憤怒、激情、恐懼、自我等等,在幾個月內或幾年內,人的這個改變會變得十分明顯,這就是內觀的益處—此時此地的益處,你會在這一生中就能體驗這個益處。

  

  在最深的層次善用佛陀的教導,不要只停留在教義的表層,要走到你貪愛生起的根源:

  Vedana paccaya tanha; vedana-nirodha tanha-nirodho; tanha-nirodha dukkha-nirodho.

  「受緣愛,受滅則愛滅,愛滅則苦滅。」

  

  當一個人體驗到涅槃實相時,他會到達超越整個感官範疇的這個階段,所有的六根就會停止作用,不可能與外境有任何接觸,因此感受就會停止,到了這個階段,他便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首先,你必須到達能夠覺知所有感受的這個階段,唯有到達這階段,你才能夠改變心的習性反應,在心的最深層面,以這個方法、這個步驟用功。如果你是在心的表層用功,你只能改變心的意識部分-你的理智,你並未到達問題的根源-心的無意識層面,你並未去除 anusayakilesa-深植于內心的貪、憎不淨雜染,這些雜染就像沈睡的火山,隨時都可能爆發。

  

  要善加利用這個絕妙的方法,從你們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從你們的束縛中解脫出來,享有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

  

  願你們都享有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

  

  

《佛陀的道路是要體驗實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