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閉幕談話的摘錄

  閉幕談話的摘錄

  

  S.N. Goenka葛印卡老師

  

  

  各位師父,以及法友:

  

  過去兩天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相當重要的主題---用「法」來改善社會。除非我們做些什麼來解決社會問題,否則,苦難只會持續增長,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改善社會要從個人著手,「人」的關系重大。要改善個人,絕不可以忽略「心」,因爲「心」最重要。

  

  

  

  要改善「心」,「法」是唯一的工具,而且必須從「法」下手。在研討會的結論時,你們已經正確指出一定要采取實際可行的方法。僅靠說教是沒有用的,我們的國家不缺說教,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聽訓,從一邊耳朵聽進去,又從另一邊耳朵出來。我們會說:「哦,太好了,這真是太棒了。」但是我們如何把「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從個人及人的內心下手是必要的。這是一項大工程。全世界有數十億人口,我們國家也有數億的人。他們會修習內觀嗎?我相當地樂觀。

  

  

  

  阿育王

  

  內觀法門在佛滅度約五百年後從印度消失。但是阿育王朝留下來的石碑布告顯示「法」在他統治的時代相當興盛。這也是爲什麼阿育王在世界上被認爲是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

  

  在這些碑文中,阿育王表示,他要像他之前所有的君主一樣,希望他的人民活得和諧安祥,過著如法的生活,尊重長者,慈愛幼小。同樣地,他也希望不同的宗教派系間能彼此和平共處。跟以前君主不同的是,他的確達成了這些目標。

  

  他說他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爲,他透過靜坐的修習把「法」的美妙教化傳遍整個國家,他派遣法的教師到處去講「法」、教「法」。他們並不是要改變人的宗教信仰,事實上,在佛滅度五百年間,沒有人講「佛法」這兩個字,他們只說「法」。

  

  阿育王的官方公告只講法,他的子民不僅學習法的理論,同時也修習禅坐,所以他們活得安祥自在,阿育王宣稱,從他子民的道德提升,驗證了他的成功,如果這不是真的,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官方告示早就被砸碎了。然而,它們已經存在了兩千兩百年了。

  

  這些碑文記載著,這個方法的廣大應用,對當時社會的重大改變。

  

  我們必須了解阿育王是如何成功地將法傳遍這個國家的每個角落。他所指派的老師教導社會每個階層的人---從王宮貴族到貧窮至極的人都有。現在我們必須找出這是如何做到的。

  

  

  

  掌實權的領導人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應該從精英份子開始,所有好的、不好的事都是從上到下,然後傳遍社會每個角落的。

  

  然而要如何去吸引這些人呢?從過去二十五年來的努力顯示,結果是相當樂觀的,當然有人會心存懷疑,但大家開始思考內觀必定有些什麼。社會上的掌權領導人士會開始尋找答案,這個時候必定會來,而且很快就會來臨。

  

  苦難無所不在,即使那些精英份子也不例外,我敢說他們的苦難更甚于其他人,特別是那些商業團體的領導人及政治領袖,他們非常的苦,因爲我自己過去就是商人,我知道那種痛苦,我也和緬甸的政治領袖非常的熟,我聽到,同時也看到了。

  

  同樣地,在社會的每個階層,那些高居上位的人真是苦呀。和其他人一樣,他們需要內在的和諧與安祥。如果他們知道有一種方法能幫助他們體會到內在的安祥與和諧,同時也能幫助周圍的氣氛變得安祥與和諧,他們當然會被吸引,然而這可能須要花上一段時間。

  

  

  

  下一代

  

  你們已經正確地達成一個結論---我們必須從下一代著手。內觀必須走向年青人,我見到那些在學的學子正在接受內觀,而且得到相當好的結果。他們的記憶力變得很強,他們的理解能力也大大地改善,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焦慮緊張不見了。

  

  學生可能在某個科目學得很好,但是考試一到,他變得焦慮不安,所讀的全都忘得一乾二淨,到後來考的分數很差,甚至被當掉了。我們建議利用這個方法,只要修習兩分鍾ANAPANA觀息法,在打開考卷前觀察呼吸。心會因此而靜下來,然後學生答考卷,好成績也因此出現。

  

  我看到當你和年輕一輩的孩子談「法」時,他們會問「什麼法?」,他們看到他們的父母親去寺廟、清真寺、教堂,但卻沒什麼改變。當他們看到他們的父母親過著不道德的生活,就會對法失去興趣,但當他們知道法是合乎科學、理性的,可以實踐的,而且當下就可以産生效果,他們就會被法所吸引。

  

  我注意到年輕的一代比年長一代更容易接受法,真正的法。人格的塑造應從小開始,我很高興這一次的研討會能夠達成這樣的結論---這麼棒的法應教給在學的各級學生。

  

  

  

  經典

  

  昨天我聽說有一場關于「法」這個字字義的有趣討論,經典怎麼說,還有,根據經典,這個是什麼意思。

  

  我微笑地聽著這一切的討論,從我自己的經驗,我知道大多數人仍然完全不了解。即使是佛陀的話,不管是在一般學校或大學裏教的,學習的人也只是抱著拿學位的心態來學。

  

  由于佛陀所說的話包含這麼多睿智的要點及內觀的修持,我們挑起出版佛陀話語的責任。但只有落實去修習,才能真正了解佛陀所講的這些話。Dhammaniyamata,就是自然的法則,但是如果只是嘗試在知識的層次上去了解,它的意思將會不一樣。

  

  你必須淨化你的心,整個的心。如果你只是抱著在學校考試要得高分的心態,那是一點都不了解內觀,當你實際修習時,每個字、每句話都會有不同的意思,不只佛陀所講的話,連每部經典的意義都將大爲不同。

  

  根據我過去二十六年在印度的經驗,很多的天主教神職人員來參加內觀課程。第一個來參加內觀的修道院長,瑪莉修女說「你是以佛陀之名在教基督教的教義!」沒錯,我的確是以佛陀之名在教基督教的教義。

  

  一位非常博學的回教高僧參加了在清真寺舉辦的內觀課程後說:「在可蘭經裏有兩句經文我們一直不是很了解,但如今透過內觀的修習,這兩句經文的意思變得非常地清楚。經文說,正確地觀察呼吸就能看見真主阿拉,正確地觀察身體就會見到真主阿拉。」這位回教高僧說,他一再地讀這些經文,但就是不了解阿拉和呼吸到底有什麼關系,而且每天洗澡時他就能看他的整個身體,但是就見不到阿拉。他和回教學者們知道,這當中一定有某種特別的含意,但他們就是無法找出來。他告訴我:「喔!現在我們知道了。」

  

  從錫克族人來之後說:「我們不了解那些聖人及祭司所講的真正意涵。透過內觀的修習,我們了解到真正的意義和要旨。」

  

  我來自一個正統的印度教家庭。我以前常背誦梵歌(Gita),在我修過內觀後,每個字有了不同的意思,我之前所了解的意思,在我開始修習內觀後,我發現到了全然不同的意思。

  

  佛陀所說的話也是一樣,佛陀的話清楚地解釋了內觀---自然的法則、科學的佛法。印度人已喪失了佛陀所講的話,因此我決定把祂所講的話重新出版,(雖然教導內觀仍然是我最主要的責任)。很幸運的,我們有學者來確保這些出版物能和第六次大結集的原則完全吻合。出版品應做到完美無瑕。

  

  我很高興這些學者對內觀産生興趣。我有信心他們很快就會說:「喔!內觀的禅修者會了解到這當中真正的意思;它不再是文字上面的意思,而是親身體驗到的意思」。

  

  出版這些理論性的書,是要確實驗證佛法的實修層面,而啓發人們去修習。只要實際的修習就能幫助我們。如果這只是變成一個出版巴利文經典的學術組織,,只是爭論這個字或那這字的字義而不去品嘗佛法,那就毫無價值。真正要獲得利益的話,只有靠實際的修習,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佛法是不分宗派的

  

  現在大家都能認知到這一點,他們強調的是佛法的實修,而不去區分派別。

  

  如果我的老師在我參加第一次課程前就對我說:「我要讓你變成佛教徒」,那麼我鐵定不會去接近他。我的老師教導我真正的佛法,普遍通用的法則,而我找到了我一直所追尋的。當我通過了十天的課程後,我十分喜悅地發現:「喔!這就是實用的梵歌(Gita),不再只是理論而已。這可以讓人遠離情欲(vitaraga)、慎恨(vitadvesa)、恐懼(vitabhaya)」,可以因此得到堅定的判斷能力及智慧(stitha prajna)。

  

  這個方法能讓每個人受益。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還有都能修習,而且繼續當他們本宗教的信徒,這無所謂的。除非一個人成爲好人,否則他怎麼成爲一個好的印度教徒,好的回教徒,好的佛教徒,或者是好的耆那教徒

   佛法教我們如何藉由實修,成爲好人而不是靠說教。

  

  我很幸運能接觸到這麼棒的一條道路,從這裏我得到我以前想都沒想過的利益。自然而然地,我會想要把這條我走過的路與他人分享,但我沒有意圖改變別人的宗教信仰。因爲那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且徒增障礙。大家要了解到佛法是普遍通用的,它不屬于任何宗派。

  

  當然,當我們在討論內觀時,我們使用佛陀的名字。有時因爲種種的情況,人們會問:「這聽起來像佛教,爲何你們談的是佛陀呢?」,我聽了微笑....

  

  爲什麼我談論佛陀?當我們在教自然科學,談到地心引力的原理時,我們會說是牛頓發現的,稱它爲牛頓地心引力原理。不管我們知不知道地心引力,不管有沒有牛頓,地心引力還是存在,以後也還是一樣存在。同樣地,關于佛陀教的法,它一直存在那裏,只是有人把它發掘出來。難道我們不該感謝發現它的人嗎?

  

  佛陀說,「Tumhehi Kiccam atappam akkhataro tathagata,」,「你必須自己去走每一步路,你必須努力拯救自己。」覺悟者只能指出這條路,因爲他自己走過。他無法使你解脫,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其他人可以解脫你。

  

  我很高興大家已開始了解,雖然人數還不多,不過沒有關系。四處都有黑暗的地方,即使只有一盞燈,我們還是很高興能形成一圈光芒。很快地,這盞燈會變成兩盞,然後叁盞,佛法就是這樣地散布出去。而且,利用當今的科學設備,不論你現在提出什麼,都有可能實現。如果在阿育王那個時代沒有這些設備都可以實現的話,爲何現在不能

   我很確定,它終究會實現的。

  

  願所有來參加研討會,討論佛法的人能得到啓發,品嘗佛法的美妙滋味,而過著快樂安祥的生活。對你自己好,對普天下衆生也好。

  

  

《閉幕談話的摘錄》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感謝烏巴慶老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