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的技能 詞彙錄

  詞彙錄

  ajaan: 導師,尊師。

  arahant: 阿羅漢; 有價值者; 純淨者——即心已無有雜染之漏,因此不再重生。這是對佛陀與證得最高果位諸聖弟子的稱號。

  ariyadhana: 尊貴的財富; 作爲解脫“資糧”的素養: 信念、戒德、良知、懼惡、多聞、布施、明辨。

  avijja: 無覺知,無明。苦與緊張的基本原因。

  buddho: 覺醒,佛陀的名號。

  dhamma (dharma): 法。事件; 現象; 事物本質; 事物內在性質; 事物發展的基本原理。也指人類爲了順應自然法則應該采取的行爲准則,指人們爲了內心證悟需培養的心智素質。在引申意義上,法(大寫的Dhamma) 也指任何傳授這些原理的學說。因此佛法,指的既是他的教導,也是這些教導所指明的,對涅槃本質的直接體驗。

  dhutanga: 頭陀行,比丘與其它行者自願采納、強化修行的做法——如一日一餐、林居修行、一段時間不躺倒入睡。

  gotarabhu-ñana: 種姓智。指使凡夫轉爲聖僧伽弟子的洞見。

  jhana: 禅那,指對于單一目標的(某種覺受或者心念)的禅定專注。

  kamma (karma): 業,導致緣起與重生的動機。

  lokadhamma: 世間法,常列爲八種: 財富、失去財富、地位、失去地位、贊揚、批評、喜樂與痛苦。

  lokavidu: 世間解。精通宇宙現象者,爲佛陀的名號之一。

  mahasatipatthana: 大念處。阿姜李指的是心在禅那之中時,作爲念住參照的身感。

  nibbana (nirvana): 涅槃。心智從感受、心理動態、動機與推測中的“解脫”。由于這個詞也用于指火的熄滅,它因此帶有寂止、冷卻、甯靜的涵義。(根據佛陀時代的物理學,一切物質多少具有潛在的火的屬性。激活之後,它便抓住、附著于燃料之上。火熄滅後,它便解脫了。)

  nivarana: 五蓋。障礙。妨礙入定,明辨的五種心理素質: 感官之欲、惡意、昏睡、掉舉[焦躁]、不確定[疑]。

  sangha: 僧伽。跟隨佛陀的弟子團體。理想意義[ariya,聖義]上,指的是佛陀的弟子,無論在家出家者之中、已至少證得解脫初果者。常規意義上指佛教僧侶。

  sankhara: 行蘊。虛構、合成、造作之事,指造作物質或心理事件的力量與因素、造作過程、及造作而成的事物。

  vipassana: 內觀[內明,洞見,維巴沙那,毗婆奢拿]。指從無常、苦、非我的角度,如實觀察物質與心理現象的生滅,從而獲得清晰、直覺的明辨。

  vipassanupakkilesa: 洞見的敗壞; 觀染; 禅定中可能出現某些強烈的體驗,使行者誤信修持已成。通常指以下十種:光、異能、喜、輕安、樂、強烈信念、過度精進、執迷、漠然、自滿。

  

✿ 继续阅读 ▪ 臨終說法一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