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取
Clinging
1957年9月9日
執取是一切憂苦的來源。是它産生了緣起與重生。它根本不安全。無論什麼,出現了、成形了,注定會造苦。好比某人的錢讓外人看見了: 注定有小偷去偷它。你有錢時,怕人看見。即使人們看不見,你還是怕。同樣地,如果人們抓緊五蘊,當它們是這個世上的自我,他們就會受苦。死時投生來世,再受苦。
我們的執取有叁種,或者說有叁個時間維度: 過去、現在、將來。每個時間維度下有五蘊,那就是說我們每個人有十五蘊。背著那麼多蘊走來走去,難怪有苦。我們往前看,開始想:“如果我活到60、70、80歲,那時會怎樣
如果我落窮,該怎麼辦
”這樣想時,便以各種形式發愁。如果想到好事,便興奮起來。想到壞事,便氣餒起來。有的人想了那麼多的壞事,變得垂頭喪氣。那是因爲他們抓緊了想法與念頭。這就叫做身前放著五堆石。
接著,我們轉過去看身後:“我死時,兒孫怎麼辦
”我們也許想著該給些家産,好助他們安身立命。可接著又想到他們太愚笨:“如果拿家産去賭博,輸光怎麼辦
”這樣想時,就喪氣起來。其它時候,我們想著自己當下的好品德、孩子們的好品德,又高興起來。那是另外五堆石。因此我們的石頭,有前五堆、後五堆、當下五堆。右手抓緊色身現象,左手抓緊心理現象。我們抓住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把它們當成自己。因此左手提重物、右手提重物、肩上再挑一擔。如果繼續帶著這些東西走來走去,從不把它們放下,就只有苦。接著我們再抓緊苦,于是更苦,直到面目扭曲、肩骨變形。
這就是爲什麼佛陀對我們如此同情,教導我們舍棄、放下[cago patinissago]。無論誰,不把重擔從肩上卸下,永遠解脫不了。如果我們先把過去、未來的念頭放下,會輕松一些。只在手上提些東西,還有希望繼續走下去。換句話說,如果不修禅定,讓心靜止,遠離五蓋,那麼我們還是肩挑重擔、前一堆後一堆地走,因爲放不下過去未來的想法。過去未來的事,是我們不需要想的。無論是自己的事、兒孫的事、生意財務上的事: 我們來禅定時,根本沒有必要想。要專心靜坐。身體挺直,關注當下,也就是呼吸,光明會出現。即使你的左右手還抓著色身與心理現象,起碼你放下了肩上的重擔。
對于尚且沈重的色身現象,那是因爲死神不停地在上面撒毒藥。比方我們的眼: 起先清明,所見一切,清晰而光亮。接著死神在上面撒了毒,使它們渾濁陰暗、或者生起白內障。因此得去檢查、戴眼鏡、塗藥、手術。它使我們受各種苦,使得小小的眼球重得跟臉上長了拳頭一樣。
我們的耳,起先可以聽見各種聲音。接著死神來撒上毒藥,我們開始耳鳴、耳聾,聽不見別人在說什麼,聽不懂他們的意思,于是煩躁起來。他們說壞話,我們聽著象好話。或者他們說好話,聽著象壞話。理解有對有錯,這就有了吵架與爭執。
我們的鼻也一樣。起先功能不錯,死神撒了毒,于是長起瘤瘡。我們得去找嗅藥、吸霧劑、或者找醫生用電刀切掉腫瘤。鼻子開始發臭,毀容。
舌、身、心也同樣堆起一大堆苦。這就是爲什麼經上教導說“rupam aniccam”: 色身不穩定、無常。如果我們不停地想這些事,會著起火來。年老時,皮肉松弛起皺、彎腰曲背。如果執取色身,會給自己心裏造成負擔、也給兒孫造成負擔。此外,照顧自己所需的金錢也是負擔。
凡是抓緊無常事物當成自我的人,行路就不穩。我們多數人,傾向于抓緊色身或其它物事,當成自我。有時我們抓緊心理現象──受、想、行、識,把它們當成自我。這就稱爲雙手提物。不過比肩上挑擔好點,只要負擔只在手上,還能坐著、躺下。肩負重擔,就坐不下來,得一直站著。
因此,我們必須訓練自己的心,讓它甯靜、寂止,換句話說,要培養定力。當心甯靜、寂止時,明辨會升起。明辨升起時,我們便理解了自己的重生: 生下時不帶一顆牙、一塊布。我們怎麼來,怎麼去。一樣東西也不帶走,除了善業、惡業送我們投生善趣、惡趣、甚至涅槃。人們這樣來禅定,就有輕松感、沒負擔,因爲他們能放下手裏的東西。那樣就有喜樂,因爲他們有叁寶裝點自己。當他們去那邊時,就有值錢的東西。只要還在這裏,也有好東西裝點。誰要是聰明到這樣修習舍棄,就會得到哪兒都值錢的財富,好比金子: 無論在哪個國家都有價值。不象紙幣,只有你自個國家承認它。
因爲這個原因,我們訓練心,使它放下,松開對過去、未來、當下的抓取,這時就好比得了整塊黃金。我們會始終快樂。但如果我們愚蠢,抓緊事物,把它們當成自我,心裏會著起火來,不得安甯。
這就是爲什麼佛陀警告我們: 抓緊色身與心理現象、或心理標記與觀念的人,負擔沈重,什麼事也做不成。最後死時卡在世間,象落入焦油陷阱的猴子。
執取的人,負擔沈重。只要我們還這樣活著,難有真正的善德。死時有重擔壓著我們。這就是爲什麼佛陀教導我們放下。不要抓緊過去、未來、當下的念頭。要讓心如蓮葉,水珠不能滲入。它達到不滅境界,不回這個世界或者任何域界重生。它達到最高、最殊勝的自在,不再有憂苦。
因此我們都應當努力,盡量減輕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