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察者

  觀察者

  

  [作者]坦尼沙羅尊者

  [中譯]良稹

  The Observer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有時候,入定很容易;有時候,它很難。不過無論難易,我們必須保持心的平穩。容易時,不可自滿。如果你自滿起來,禅定就會松弛,就像車上的螺絲松了一樣。過一陣,它們開始格格作響,然後就掉落下來。另一方面,如果禅定不順利,不要煩惱。對付這兩種情形的首要原則都是保持心的平穩。要有一種極其明顯的觀察者——也就是心裏只在觀察發生什麼的那個部分——的感覺,盡量與那個部分認同。

   阿姜蘇瓦特曾經提到過,自己最初親近阿姜曼時,心似乎到處跑。常常在坐禅時,想這、想那,又不敢告訴阿姜曼,怕阿姜曼會說什麼。不過後來他意識到:“我是來學的。”于是他就去見阿姜曼,看有什麼建議。

   阿姜曼的回答是這樣的:“起碼你知道正在發生什麼。比起根本不知自己散亂要強。”接著他援引了念處經: 當心散亂時,覺知它的散亂,算是一種念。

   阿姜蘇瓦特對那一課的理解是恰如其分的。他懂得阿姜曼並不是在誇他,只是給他一些安慰,給他一些鼓勵。意思並不是他修得還可以,而是提醒他,那不算是最糟的,他還在禅定,這比起根本不禅定要強。

   人們經常發生這種情形: 禅修進行得不順,他們就說:“哎,今晚不是禅修的好時光。我不如停下。”不禅定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哪怕修練不愉快,堅持坐完一段糟糕的禅修,也強過不修。禅修過程當中,也許到了某個時刻,你會終于明白過來,在那裏看見了過去從未看見的東西。這就是爲什麼那股觀察者的感覺如此重要。

   經典中提到過那種對他或她的禅定主題把握良好的人,其中所用的比喻是,一個坐著的人正在觀察一個躺著的人,或者一個站著的人正在觀察一個坐著的人。換句話說,你把自己放在比正在發生的事略略高一點的地位,進行觀察。你退後一步,從更好的視點觀察正在發生什麼,從而懂得心在哪裏失去平衡,審視你正在做什麼,思考可以換什麼別的做法。

   究竟爲什麼禅定進行得糟糕?是缺了什麼?阿姜放有一次曾經建議,記住阿姜李在方法二當中列出的七個步驟,接著對照你的禅定,看看缺了什麼。如果你七個步驟齊全,心肯定會安定下來: 念住,牢固,寂止。因此,查一查缺了什麼。你是否不清楚呼吸的長度?你是否不清楚呼吸是否舒適?你是否沒有傳播那股舒適的氣感?你是否沒有給心和氣在體內一個安歇的地方?這樣一路檢查下去,發現哪個因素缺失,試著彌補。

   不過再說一次,爲了這樣做,你需要那股觀察者的感覺,就是那個一直在觀察,對正在發生的事不焦躁、不給帶走,而只是站在完全中立的位置上觀察的那部分感覺。你做到這樣觀察時,那麼即使一場糟糕的禅定也不算徹底失敗。你把它作爲一場挑戰。今晚的禅定與昨晚相比可能略有不同。昨晚進行得比較順利,不過今晚一開始,情況似乎不那麼順利。你不因之慌亂,只是問:“這是身體方面的問題嗎?是氣有什麼毛病嗎?是能量層次有什麼毛病嗎?你是否太狂躁?太抑郁?”許多不同的因素可能在這裏發生作用,或者是心的因素,或者是身的因素。如果你的能量層次過低,可以改變呼吸方式,給自己補充能量。如果你的能量層次太躁動,可以換一種令你安靜的方式呼吸。

   試著使你的觀察盡量敏銳。許多時候,禅定質量不同,問題是出在細節上、出在小事上。如果你不注意細節,光做一遍動作,你會漏失許多。盡管看起來微不足道,也許你卻錯過了重要的東西。試試一絲不苟地把每一個部分仔細過一遍,試著深入觀察,密切觀察。

   泰語中有一個詞,thii,用來形容梳子的密齒、柵欄的板條等任何一系列物事的那種靠近性。它也用來形容無線電訊號的頻率。頻率越高,出現間隔就越近。因此,要使你的那一系列念住動作,那一系列警覺動作,極其綿密,不出空檔。否則,如果你留下許多空檔,心裏就會有充裕時間讓那塊帷幕落下來。後臺員工可以改變背景,等到帷幕再次拉起時,你已經到了另一個地方。不過,如果你的念住如此綿密,他們就沒有時間放下帷幕。如果在他們改變背景時,你看著它發生,那就摧毀了否則會把你載走的那種幻覺。

   因此,凡是禅定當中發生什麼時,都要停下來,檢查一下:“那個觀察者現在哪裏?”——換句話說,就是指心的那個能夠只觀察而不被事件左右的部分。我們如此習慣于住在心的那個被事件不停地推來推去的部分,以至于後退一步,住到任何東西推不動、觸不到的那個部分裏,反而像是背叛。心的內部那個角落總是存在的。因此,試著找到它,熟悉它。學會使它成爲你的立足基點,使得無論發生什麼,你會如實明見。你會明見因果關系。那就把你放到了可以用你的才智作出改變的位置,你可以調節這裏、調節那裏,試試這個、試試那個。即使嘗試的東西沒有成功,你已經學到了東西。你已經知道那個辦法在這裏行不通,這個認知是值得的。

   如果你采取這樣的態度,那麼無論禅定如何順利,如何糟糕,都是一個學習的機會。

  (根據1993年8月5日開示錄音整理,本文來自坦尼沙羅尊者開示集《禅定》)

  

✿ 继续阅读 ▪ 六元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