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33· 四種修持模式

  四種修持模式

   “此爲四種修持模式。哪四種

   修持苦、直悟慢; 修持苦、直悟快; 修持樂、直悟慢; 修持樂、直悟快。

   “何爲修持苦、直悟慢

   有此情形,某人天性欲望強烈,他不斷經受由欲望而起的苦。或者,天性嗔恨強烈,他不斷經受由嗔恨而起的苦。或者,天性癡迷強烈,他不斷經受由癡迷而起的苦。他的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 明辨根的存在形式微弱。因其微弱,他僅能緩慢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論藏指成就聖道的定力]。此謂修持苦、直悟慢。

   “何爲修持苦、直悟快

   有此情形,某人天性欲望強烈……天性嗔恨強烈……天性癡迷強烈,他不斷經受由癡迷而起的苦。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敏銳。因其敏銳,他快速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苦、直悟快。

   “何爲修持樂、直悟慢

   有此情形,某人天性欲望不強……天性嗔恨不強……天性癡迷不強,他不常經受由癡迷而起的苦。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微弱。因其微弱,他僅能緩慢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樂、直悟慢。

   “何爲修持樂、直悟快

   有此情形,某人天性欲望不強……天性嗔恨不強……天性癡迷不強,他不常經受由癡迷而起的苦。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敏銳。因其敏銳,他快速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樂、直悟快。”

  ——AN4.162(增支部, 坦尼沙羅尊者英譯)

  

   “此爲四種修行模式。哪四種

   修持苦、直悟慢; 修持苦、直悟快; 修持樂、直悟慢; 修持樂、直悟快。

   “何爲修持苦、直悟慢

   有此情形, 一位比丘連續專注于色身的不淨。感知食物的可厭與世界的不樂,他連續專注于一切造作的無常。對死亡的感知在他內心確立起來。他憑借初學者的五種力量——信念、知恥[良知]、畏惡力、精進、明辨——而安住,但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微弱。因其微弱,他僅能緩慢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苦、直悟慢。

   “何爲修持苦、直悟快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連續專注于色身的不淨 ……連續專注于一切造作的無常。對死亡的感知在他內心確立起來。他憑借初學者的五種力量… …而安住,但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敏銳。因其敏銳,他快速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苦、直悟快。

   “何爲修持樂、直悟慢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進入、安住于第一禅那……第二禅那……第叁禅那……第四禅那。他憑借初學者的五種力量……而安住,但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微弱。因其微弱,他僅能緩慢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樂、直悟慢。

   “何爲修持樂、直悟快

   有此情形,一位比丘……進入、安住于第一禅那……第二禅那……第叁禅那……第四禅那。他憑借初學者的五種力量……而安住,但他的五根……的存在形式敏銳。因其敏銳,他快速成就趨向滅漏的直悟。此謂修持樂、直悟快。

   “此爲四種修持模式。 ”

  ——AN4.163(增支部, 坦尼沙羅尊者英譯

  

✿ 继续阅读 ▪ 34· 初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