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經講演錄 (譬喻品第叁)▪P6

  ..續本文上一頁諸車,即時奔競馳走而出,到于空地,離諸苦難。長者見子得出火宅,住于四衢,坐師子座,而自慶言:我今快樂!此諸子等生育甚難,愚小無知而入險宅:多諸毒蟲、魑魅可畏,大火猛焰四面俱起,而此諸子貪樂嬉戲。我已救之令得脫難,是故諸人,我今快樂。

  此諸子等生育甚難,喻此諸子之出世無漏種子,緣起非易;今在無明覆障之中,仍易被燒害也。

  癸二 喻今說實

  “爾時、諸子知父安坐,皆詣父所而白父言:“願賜我等叁種寶車!如前所許;諸子出來,當以叁車,隨汝所欲。今正是時,唯垂給與”!長者大富,庫藏衆多:金、銀、琉璃、砗磲、碼瑙,以衆寶物造諸大車。莊校嚴飾,周匝欄楯,四面懸鈴,金繩交絡,珍珠羅網張施其上,金華諸纓處處垂下,衆彩雜飾周匝圍繞,柔軟缯纩以爲茵褥,上妙細毯價值千億、鮮白淨潔以覆其上。有大白牛,肥壯多力,形體姝好,以駕寶車。多諸傧從而待衛之。以是妙車等賜諸子。諸子是時歡喜踴躍,乘是寶車遊于四方,嬉戲快樂,自在無礙。

  真珠羅網、即幰蓋。柔軟缯纩叁句,即重敷婉筵之意。余如前釋。

  壬二 頌合說

  癸一 頌合昔權

  子一 頌合叁界佛有

  “告舍利弗:我亦如是,衆聖中尊,世間之父。

  子二 頌合五趣危亡

  “一切衆生皆是吾子,深著世樂,無有慧心。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

  子叁 頌合權設方便

  “如來已離叁界火宅,寂然閑居,安處林野。今此叁界皆是我有,其中衆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爲救護。雖複教诏而不信受,于諸欲染貪著深故,以是方便爲說叁乘,令諸衆生知叁界苦,開示演說出世間道。

  安處林野,喻如來已證究竟涅槃。叁界我有,以佛應化于叁界故。

  子四 頌合依言免難

  “是諸子等若心決定,具足叁明及六神通;有得緣覺;不退菩薩。

  叁明;即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不退菩薩,住初地上證不退之菩薩也。

  癸二 頌合今實

  “汝舍利弗!我爲衆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一切皆當成得佛道。是乘微妙,清淨第一,于諸世間爲無有上,佛所悅可,一切衆生所應稱贊、供養、禮拜。無量億千諸力、解脫、禅定、智慧、及佛余法──得如是乘,令諸子等日夜劫數常得遊戲,與諸菩薩及聲聞衆,乘此寶乘,直至道場。

  壬叁 頌結說

  “以是因緣,十方谛求,更無余乘,除佛方便。

  庚叁 勸信解經欣當佛智

  辛一 顯法有權實令舍權取實

  “告舍利弗:汝諸人等皆是吾子,我則是父。汝等累劫衆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叁界。

  此二頌明父子情深,見苦能拔。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今所應作唯佛智慧。

  此一頌半,總標昔權今實。但盡分段生死,實非如來滅度,故今日正當求佛智也。

  “若有菩薩,于是衆中能一心聽諸佛實法。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化衆生皆是菩薩。若人小智深著愛欲,爲此等故說于苦谛。衆生心喜得未曾有,佛說苦谛真實無異。若有衆生不知苦本,深著苦因不能暫舍,爲是等故方便說道。諸苦所因,貪欲爲本。若滅貪欲,無所依止,滅盡諸苦,名第叁谛。爲滅谛故修行于道,離諸苦縛,名得解脫。是人于何而得解脫?但離虛妄名爲解脫,其實未得一切解脫。佛說是人未實滅度,斯人未得無上道故,我意不欲令至滅度。

  此十一頌明今實昔權。佛說方便,實皆教菩薩法也,此頌今實;以下頌昔權。著于愛欲者、爲說苦谛。又苦因即集之業煩惱,乃爲說斷集之道,是爲集谛。貪爲苦本,貪滅則苦無所依,故爲說第叁谛之滅谛。欲求證滅,複爲說修行離苦解脫之道,是爲道谛。若但離虛妄以爲解脫,則其所證者爲有作四谛,能證無作四谛斯爲一切解脫耳。由是知僅住權乘之人,實未得無上大般涅槃之道,故佛說其未實滅度。且不欲此住權之人,不取于大般涅槃之道而即至無余之滅度也。

  辛二 示人有是非令學是除非

  壬一 觀根以說勿妄宣傳

  “我爲法王,于法自在,安隱衆生,故現于世。汝舍利弗!我此法印,爲欲利益世間故說,在所遊方,勿妄宣傳。

  此言我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能契正法之理而說,契衆生之機而說,故爲法王,利益衆生。若汝等不知,則勿妄宣傳也。

  壬二 信者位高久植德本

  “若有聞者隨喜頂受,當知是人阿惟越致。若有信受此經法者,是人已曾見過去佛,恭敬供養,亦聞是法。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則爲見我,亦見于汝及比丘僧、並諸菩薩。斯法華經,爲深智說,淺識聞之,迷惑不解。一切聲聞及辟支佛,于此經中力所不及。汝舍利弗,尚于此經以信得入,況余聲聞?其余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

  阿惟越致,言不退轉。信汝所說,信法寶也。則爲見我、及比丘、並菩薩,見佛僧二寶也。斯法華經爲深智說者,以此經難信故,以信此經即當成佛故。言舍利弗汝最上根以信始能證入,余不信者益不能矣。蓋彼但以信爲之故隨順此經,而實非有能信之深智也。

  壬叁 無智之人不信罪相

  “又舍利弗!憍、慢、懈怠、計我見者,莫說此經。凡夫淺識,深著五欲,聞不能解,亦勿爲說。

  此明外道、凡夫具四惡、叁惡者,應勿爲說。憍、高縱之意。憍、與慢、怠、我見、爲四惡。又淺識、與著五欲與不能解、爲叁惡也。

  “若人不信毀谛此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或複颦蹙而懷疑惑,汝當聽說此人罪報!若佛在世、若滅度後,其有誹謗如斯經典,見有讀誦、書持經者,輕賤憎嫉而懷結恨,此人罪報,汝今複聽!

  此明不信此經故種惡因。

  “其人命終入阿鼻獄,具足一劫,劫盡更生,如是展轉至無數劫。

  此下明不信此經故受惡果。此先釋受地獄果相。獄、即受苦之處。阿鼻、義言無間,無休息也。

  “從地獄出,常墮畜生,若狗、野幹,其形□瘦,黧黮、疥癞,人所觸娆,又複爲人之所惡賤。常困饑渴,骨肉枯竭,生受楚毒,死被瓦石,斷佛種故受斯罪報。

  此釋受畜生報中之狗、野幹果相。□、音窟,頭禿貌。黧黮、深黑。疥癞、惡瘡。觸娆、擊觸而娆亂之也。

  “若作馲駝,或生驢中,身常負重,加諸杖捶,但念水草,余無所知,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此釋受駝、驢果相。馲駝,即橐駝。

  “有作野幹,來入聚落,身體疥癞,又無一目,爲諸童子之所打擲,受諸苦痛,或時致死。

  此釋受野幹果相。

  “于此死已,更受蟒身,其形──長大五百由旬。聾騃、無足,宛轉腹行,爲諸小蟲之所咂食,晝夜受苦無有休息,谛斯經故獲罪如是。

  此釋受蟒身果相。咂、義同唼,鳥類口食曰唼。

  “若得爲人,諸根闇鈍,矬、陋、□、躄、盲、聾、背伛。有所言說,人不信受;口氣常臭,鬼魅所著。貧窮下賤,爲人所使,多病痟瘦,無所依怙。

  此釋得惡人果後形容醜惡也。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矬、音坐,平聲,短也。□、音攣,手拘之病。躄、腳跛也。背伛、背曲也。病渴曰痟。無依怙、孤苦也。

  “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有所得,尋複忘失。

  此釋得惡人果後無所依托。

  “若修醫道,順方治病,更增他疾,或複致死。若自有病,無人救療,設服良藥而複增劇。

  此釋得惡人果後福祐淺薄。

  “若他反逆、抄劫、竊盜,如是等罪,橫罹其殃。

  此釋得惡人果後橫罹災殃。

  “如斯罪人,永不見佛。衆聖之王,說法教化,如斯罪人常生難處,狂聾、心亂,永不聞法。于無數劫,如恒河沙,生辄聾、啞,諸根不具。

  此釋得惡人果後無一善果。難處、有困難之處,使不便于聞法也。既不見佛,複難聞法,常根又缺。如是罪人,真永無受度之機緣矣。

  “常處地獄,如遊園觀。在余惡道,如己舍宅。駝、驢、豬、狗,是其行處,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此釋輪受地獄、餓鬼、畜生叁惡趣之果相。

  “若得爲人,聾、盲、喑、啞、貧窮諸衰、以自莊嚴,水腫、幹痟、疥癞、癰疽──如是等病以爲衣服。身常臭處,垢穢不淨,深著我見,增益嗔恚,淫欲熾盛,不擇禽獸,謗斯經故,獲罪如是。

  此釋複得爲人之諸惡果相。諸衰、容貌衰醜之總相。殘疾、貧病、醜垢之苦集于外,更有貪、嗔、癡叁毒之惡行起于內,罪重障深,莫過是矣!

  “告舍利弗:謗斯經者,若說其罪,窮劫不盡。以是因緣,我故語汝:無智人中,莫說此經。

  此結成。

  壬四 于有智者應爲說之

  “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聞強識,求佛道者,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雖未發心而已具佛種性之人,即可爲說。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既已發心、曾種施習者,可爲說。既久事佛,自曾廣行布施。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乃可爲說。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曾種精進習、及禅定習者,可爲說。

  “又舍利弗!若見有人,舍惡知識,親近善友,如是之人乃可爲說。若見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求大乘經,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曾種智慧習、及持戒習者,可爲說。親善遠惡,斯即智慧。

  “若人無嗔,質直柔軟,常愍一切,恭敬諸佛,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曾種忍辱習者,可爲說。

  “複有佛子,于大衆中,以清淨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說法無礙,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發菩薩心說法利他者,可爲說。

  “若有比丘,爲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余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爲說。

  此明心樂大乘勤求佛法自度者,可爲說。

  “如人至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得已頂受,其人不複志求余經,亦未曾念外道典籍,如是之人乃爲可說。

  此明遠離外道求佛菩提者,可爲說。

  “告舍利弗:我說是相求佛道者,窮劫不盡。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汝當爲說妙法華經”!

  此二頌結成。

  

  

《法華經講演錄 (譬喻品第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