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傳的不淨修習課誦文(Asubhānussati)
我們應當正觀這身體是一組不圓滿的名色混合物,應正觀它的不圓滿的情況。此身有叁十二分不淨物,它們是四大、不同顔色、不同形狀的物體組成的。
身內的不淨與臭穢比排出的臭穢物還要髒,雖然它能排出臭穢物,但身內仍是臭穢無比。像在臭穢物裏所生的蟲,這身體也是從臭穢物生出。像一個堆滿了糞的糞坑,這身體就是這樣。
這身體像是疾病、不可醫治的創傷,它臭穢不堪,像是一具腐爛的屍體一般。
叁十二身分
我們身體裏的四界是;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它們是與叁十二身分密切相關連的,因此佛在[大念處經]中說:「諸比丘!比丘從界(要素),如(何)存在,如(何)志向而觀察此身,即知:“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諸比丘!猶如熟練之屠牛者,或屠牛者弟子,于四衢道殺牛,片片分解已,猶如坐(著觀看而知),諸比丘!如是比丘!從界,如(何)存在,如(何)志向而觀察此身,(知):此身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
四界的十二相,那即是地界有硬、粗、重、軟、滑、輕相,水界有流動與黏結相,火界有熱與冷相,風界有支持與推動相,每一特相都需從頭到腳觀察清楚。“如何存在”指在色身中找到這四界。“如何志向”指無論身體是在任何的姿態中找到這四界。比如用手按頭顱知它是硬的,用舌頭在口腔內左右伸吐知它是滑的等,小便時知道尿水流出,發燒的時候知道身體在發熱,腸胃裏有風的時候知道風在推動或浮動。這些都是物質界的純物理現象。
在修習界分別觀時,若只是觀地、水、火、風四界是不夠的,行者還需觀二十部分的身分是地界,十二部分的身分是水界,四部分是火界,六個部分是風界。在[大象迹喻經](Mahā hatthi padūpama Sutta)中佛說:
「諸賢!雲何爲內之地界?內之自身之堅固態而被執取爲(我、我所)者,即發、毛、(爪、齒、皮、肉、腱、骨、骨髓、(腎髒)、心髒、肝髒、肋膜、脾髒、肺髒、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腦),又其它所有內之自身堅固態而被執取爲(我、我所),諸賢!此言內之地界也。」
地界或地大有二十部分:發、毛、爪、齒、皮、肉、腱、骨、骨髓、腎髒、心髒、肝髒、肋膜、脾髒、肺髒、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腦。
修習不淨觀把地大的二十部分分爲四組來觀察:([清淨道論]第八章)
第一組順觀:「發、毛、爪、齒、皮」以後,再逆觀:「皮、齒、爪、毛、發」。
第二組順觀:「肉、腱、骨、骨髓、腎髒」以後,再逆觀:「腎髒、骨髓、骨、腱、肉」。
第叁組順觀:「心髒、肝髒、肋膜、脾髒、肺髒」以後,再逆觀:「肺髒、脾髒、肋膜、肝髒、心髒」。
第四組順觀:「腸、腸間膜、胃中物、糞、腦」以後,再逆觀:「腦、糞、胃中物、腸間膜、腸」。
然後再完整地順逆觀二十部分。若不熟悉,可以借助照片或畫圖。
同經:「其次,諸賢!雲何爲內之水界?內自身之水,水態被執取爲(我、我所)者,即膽汁、(痰、膿、血、汗、脂、淚、膏、唾、涕、關節滑液、)尿,又其它所有內自身之水,水態而被執取爲(我、我所),諸賢!此言內之水界也。」
水界或水大有十二部分: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膏、唾、涕、關節滑液、尿。
修習不淨觀把水大的十二部分分爲二組來觀察:
第一組順觀:「膽汁、痰、膿、血、汗、脂肪」以後,再逆觀:「脂肪、汗、血、膿、痰、膽汁」。
第二組順觀:「淚、膏、唾、涕、關節滑液、尿」以後,再逆觀:「尿、關節滑液、涕、唾、膏、淚」。
然後再完整地順逆觀十二部分。若不熟悉,可以借助照片或畫圖。
同經:「其次,諸賢!雲何爲內之火界?內自身之火,火態被執取爲(我、我所)者,即令熱者,令老,令燃燒者,令食、飲、噉、味等物善消化者,又其它所有內自身之火,火態而被執取爲(我、我所),諸賢!此言內之火界也。」
火界或火大有四部分:發熱之火,老化之火,燃燒之火(身體溫度),消化之火。這要平時安靜地去覺受它。
「其次,諸賢!雲何爲內之風界耶?內自身之風,風態被執取爲(我、我所)者,即上行風、下行風、腹外風、腹內風、肢體循環風、入息、出息,又其它所有內自身之風,風態而被執取爲(我、我所),諸賢!此言內之風界也。」
風界或風大有六部分:上行風、下行風、腹外風、腹內風、肢體循環風、入息出息。這要平時安靜地去覺受它,以及修安般念(Anapanasati)時去認知它,佛對他的兒子羅睺羅說安般念是有效對治心念散亂的方法。
在獨居禅思時應該掌握觀察四界的方法,就能夠冷靜地看到身體的四界,就只有四界,找不到身體,有情,有生命的,或有我。比如觀察發時,知道發生于頭上,這就好像一個蟻丘上生了草時,蟻丘不知草生在我上邊,草也不知我生在蟻丘上,同樣的頭也不知發生在我上邊,發也不知我生在頭上。又如觀察骨和肉時,就好像路旁涼亭屋梁上的塵土,屋梁不知我被塵土黏著,塵土也不知我黏在屋梁上,同樣的,骨骼不知被肉黏著,肉也不知它黏在骨骼上。
因此這樣分析能夠得到結論,這些地界的毛、發、骨、肉等只是身體的某部分,它無思念,無記,空,非有情,而應該只是觀察它是堅硬的地界。
九種墓墟觀
佛陀教導觀看死屍敗壞的九種過程,佛在[大念處經]中提到:「複此,諸比丘!比丘恰如得觀遺棄于冢間之死屍,死後﹍﹍﹍膨脹成爲青黑、腐爛,﹍﹍﹍觀遺棄于冢間之死屍,骸骨粉碎敗壞。彼注意此身,(知):“此身(自身)不脫如是法(性質),而(會)成爲如是者。」
死屍敗壞的九種過程:膨脹青黑屍,鳥獸蟲食屍,血肉筋連屍,血塗筋連骨, 筋連骸骨,解散骸骨,白骨,一堆白骨,粉碎骸骨。[清淨道論]稱爲膨脹相、青瘀相、膿爛相、斷壞相、食殘相、散亂相、斬斫離散相、血塗相、蟲聚相、骸骨相。([清淨道論]第六章有很詳細的解說)
九種墓墟觀裏對死屍腐化的觀看與觀想,是要澈底打破我們對色身的執著,以及執著恒常的邪見。目前的環境要能看到死屍腐化以致最後變爲駭骨的階段似乎困難些,但是有時從報章及雜志上,甚至醫學的刊物中可以得到這些照片,所以用照片來觀想也一樣有效。
人的死亡是由于命盡,或是福盡或是意外等原因。從另一方面來看,當識與命根及業生暖氣分離時,有生命的肉體就變成了屍體,當屍體不再得到循環系統的補給營養與免疫之後,它成爲細菌滋生處,蛆蟲繁殖地,鳥獸噉食物,這是必然的結果。
觀死屍是去除貪欲,尤其是淫欲的最好方法,也是去除身體是我的身見的有效方法。若是修止,則不宜取異性的屍體來作目標,但修觀則可以取異性的屍體來觀察。若心中的邪念透過這方法有效地製止後,可以進一步修四界分別觀,直到能清楚地看到色聚,能夠見到色聚就能見到色法的真相,這是對內外名色法的觀照,這觀智叫名色分別智。
每一種的屍體敗壞的樣子,都能靠觀想而達到心定。即近行定或安止定(正定)的境界,如此每一種的墓墟觀都能修到初禅。到達禅定後就修觀禅。在禅定時觀察五禅支,在觀禅時觀名色,以及生滅現象,最後要得的結論是己身與外身皆無常及無我。
修以上的法門的行者一定要配合修慈。不淨觀的修習必定要有對修習有經驗的瑜珈士指導,才適合進行。因爲佛住在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時([雜阿含]809經)教比丘衆修不淨觀,過了一段時間,有的比丘極厭患色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以繩自絞,或投岩自殺,或令其它比丘殺。當時有一異比丘極厭患惡露不淨之身,到鹿杖梵志子住所對他說若肯殺他,他可以將衣缽送給他,這位鹿杖梵志子起了貪念,就答應了。因此就把這位比丘殺了。鹿杖梵志子到跋求摩河邊洗刀時,有一土地神是魔王的伴黨,慫恿他說這麼做功德無量,能使釋子沙門未度得度,未脫得脫,未安息得安息,未涅槃得涅槃,因此鹿杖梵志子再回來循著房舍,禅室,經行處說他能使釋子沙門未度得度,未脫得脫,未安息得安息,未涅槃得涅槃,衆多比丘求他度脫,于是一日內殺了六十比丘。佛在布薩日發現比丘的數目少了,問阿難陀後才知道原因。後來佛說修這法門的人要配合修安般念,能令已生及未生的惡不善法速令停止,並能導至涅槃。後世都教修習慈愛或慈無量,修慈的人對自己與對別人心都很柔軟,不會産生厭世之想。
平常上廁所時看見臭穢不堪的糞便排出時,思惟這怎會是我的呢?若身體是我的,糞便也應是我的,那爲什麼會有糞便呢?想回頭,爲什麼要吃飯呢?若是我的身體,那應該不須飲食!不須睡覺!不須穿衣來禦寒!不須房舍!不須去上班賺錢維生!這般反複的思惟直到契入並證初果爲止。
佛在[五陰譬喻經]中將色蘊喻爲聚沫,這聚沫是溝裏的水沖洗下來的各種不淨物;如油脂、膏、黏液、漂浮的渣滓、小枝杆、樹葉、無數小水泡結合起來的,是一團不定不同顔色的短暫聚合體。如理思惟它,反觀自身,這色身正是這樣,就如佛所譬喻的。想想這色身跟隨了我這麼多年,我怎麼想都沒去想過它竟然是這樣子的情形。唉﹗苦啊﹗我應怎麼做才能快點開悟呢﹖佛教的方法是很多,不需個個都用,但結合不同方法來盡快證悟是絕對沒錯的。當心爲貪欲所侵占,爲了斷除貪欲,就應修習不淨觀。
不淨業處的修習
修習時應跪地禮佛叁拜,自叁歸依,誦不淨修習課誦文,然後閉目靜坐對自己散播慈愛,雜念起時,應轉修入出息念,慈心業處或佛隨念,然後思惟死隨念的七種情況,心平靜後再修四界觀,四界的十二相,叁十二身分觀,九種墓墟觀等不淨觀,結束時再對自己散播慈愛,然後做智慧觀照,觀照諸名色法,修習慧學.
《南傳的不淨修習課誦文》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