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方法:
(1)把從小到大的相片依時間排在地面上,觀察身體是不是一直在變化,它是不是每一年在變,每一個月在變?實際上它是天天時時刻刻在變,觀照這一直在變易的身體,它是誰呢
觀察每一張相片,凝視每一張相片,並問自己那個人去了那裏?必須直接得到答案,心中要能明白那個人已變了,它不是我!然後用鏡子看自己,思惟這個人,將來又會變成另一個樣子,現在它是誰?心中要能知道它不是我。若是當作是我的話,從頭開始再觀照。
(2) 觀照若身體是我的,爲什麼它卻從媽媽的肚子生下來呢?若是生出來的,怎會是我呢?媽媽未生我之前,我是什麼模樣?我在那裏呢?佛陀也從他的媽媽的肚子生下來,佛陀已滅了。佛陀去了那兒呢?每一個人都不想死,爲什麼他們不能繼續活著?這會死的身體是我嗎?這般反複的觀照。
(3)觀照身體的毛發有它的細胞組織,皮也是,肉也是,骨也是,內髒也是;這些細胞組織都是自生自滅,自己做不了主,天天飲食,給這些細胞組織帶來營養,這個身體才能生存,要是缺少了一種元素,它就出問題了。觀照這身體會是我或我的嗎﹖若身體是我,我應該能夠令它永遠健康、生存,能嗎?
(4)觀照若我是名+色的組合,名法有八十九種,色法有地+水+火+風的四大組合,共有二十八種色法,是叁十二身分的組合,是四十二身分的組合,那我在那一個部分呢?身體各個身分都互不知道,我會在那互不知道的部分嗎?我會在心中嗎?我會在腦裏嗎?
(5)在修四威儀的行、住、坐、臥時,觀照走時是腳自己要走,還是另有一個人叫它走?爲什麼右腳要先走?爲什麼左腳不能先走?然後觀照自己的色法與名法,觀照到底色法是我,或名法是我?若色法是我,名法就不是我。若名法是我,色法就不是我。怎麼會有兩個呢?走時爲什麼一定要去心中要去的地方?爲什麼不能走向心中不想要去的地方?觀照爲何走累了要坐下來休息?晚上爲何要睡覺呢?如此在任何場所任何威儀中觀照身體。
(6)上廁所時看見臭穢不堪的糞便排出時,觀照這會是我的嗎?若身體是我的,糞便也應是我的,那我應該能夠忍住,讓它留在體內,這能嗎?那爲什麼會有糞便呢?爲什麼要吃飯呢?若它是我的身體,應該不須飲食,不須睡覺,不須穿衣來禦寒,不須房舍,不須去上班賺錢維生等等。
(7)若能修習安般念到叁禅,修完後,依上述的方法觀照身體。若修到四禅更容易,因爲四禅時對身體的感覺已消失,心很純淨,更適于觀照。
(8)觀照身體的呼吸,它是依賴呼吸才能生存,既然它要依賴呼吸才能生存,它根本不能自立存在,它怎會是我的呢?此外它還要依賴食物和水才能生存,要維持它生存的條件太多了。若身體是我或我所有,它怎麼須要依賴這麼多的條件才能生存呢?
(9) 常守護六根門。在[雜阿含255經]中摩诃迦旃延對婆羅門說:「善哉,婆羅門!問不守護門,是如法問,今當爲汝說不守護門。婆羅門!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于可念色而起緣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不住身念處,故于心解脫14、慧解脫15無如實知,于彼起種種惡不善法,不得無余滅盡。于心解脫、慧解脫妨礙,不得滿足。心解脫、慧解脫不滿故,身滿惡行,不得休息,心不寂靜,以不寂靜故,于其根門則不調伏、不守護、不修習。如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複如是。」
(10) 正確明白五蘊真相。佛陀在[雜阿含265經]中將五蘊比喻爲:「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爲什麼這樣比喻呢?佛陀說:「譬如恒河大水暴起,隨流聚沫,明目士夫,谛觀分別。谛觀分別時,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無堅實故。如是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比丘!谛觀思惟分別,無所有、無牢、無實、無有堅固;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無堅實故。」我怎麼沒想過它竟然是這樣的呢?唉!苦啊!我應怎麼做才能快點開悟呢?佛陀教的方法是很多,不需個個都用,但結合不同方法來盡快證悟是絕對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