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證悟初果的方法 佛陀教羅睺羅的方法

  佛陀教羅睺羅的方法是依照下列的次第觀修:

  (1) 觀照五蘊依十一種情況(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美、醜、遠、近)皆是無常和無我; (2) 觀照色蘊是五界(地、水、火、風、空),叁十二身分或四十二身分皆無我;並以此修定及不爲苦樂受所動。

  觀照身體的叁十二身分是用來對治貪欲的最主要法門,它能起大悚懼,培養起正念與正智,獲得如實知見,調服心中的欲火、我慢等煩惱,而使心獲得清涼與安樂,並能使心進入禅定境界,于現法樂住,最後證得聖果。

  四界的十二相;那即是地界有硬、粗、重、軟、滑、輕相,水界有流動與黏結相,火界有熱與冷相,風界有支持與推動相。每一特相都可從頭到腳觀察到,觀照時在身中找到這四界,以及無論身體在任何的姿態中找到這四界。比如用手按頭顱知道它是硬的,用舌頭在口腔內左右伸吐時知道它是滑的等,小便時知道尿水流出,發燒的時候知道身體會發熱,腸胃裏有風的時候知道風的推動或擠壓。這些都是身體裏物質界的純物理現象。

  在禅坐觀照時應該掌握觀察四界的方法,靜靜觀察身體的四界,看到只有四界,找不到身體,有情,有生命的,或有我。比如觀察發時,知道發生于頭上,它就好像一個蟻丘上生了草,蟻丘不知草生在我上邊,草也不知我生在蟻丘上,同樣的頭也不知發生在我上邊,發也不知我生在頭上。觀察骨和肉時,就好像路旁涼亭橫梁上的塵土,橫梁不知我被塵土黏著,塵土也不知我黏在橫梁上,同樣的,骨骼不知被肉黏著,肉也不知它黏在骨骼上。

  因此這樣觀照身體,分析身體而能得到結論,這些地界的毛、發、骨、肉等只是身體的某些部分,它無思念,無記,空,非有情,而只是觀察它是堅硬的地界。 身體的水、火、風界也如是觀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