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對上師的信心

  主題二十二:對上師的信心

   我們知道,“我執”有一個重要的副産品,就是“不信任”感。因爲要維持自己的利益,所以要猜疑一切可能威脅到“自我”地位和安全感的人和事物。在猜疑和判斷之下,我們的分別心心緒萬千,極不清淨。

  

   在佛法的修習過程中,我們應當勇敢地生起信心。無論是密宗還是顯宗,都是這樣要求的。淨土宗要發自至誠、誠心念佛,以無僞的信心感得到阿彌陀佛的接引。

   在《華嚴經》中,有這樣的話:“善男子,汝應將自己作病人想,法作妙藥想,善知識作名醫想,精進修持作醫病想。”病情嚴重的病人要想恢複健康,就必須得到一個好醫生的治療,並且需要遵照醫生的要求去吃藥、鍛煉等等。醫生與病人的關系同上師與弟子的關系是一樣的:如果依止了上師,但是沒有聽從上師的教導,上師就是再了不起也沒有辦法利益弟子;如果弟子從上師那裏得到很多法的傳承,但是不去依法修持,也一樣不可能得到利益。作爲不信任醫生的病人,他可能今天吃這個醫生的藥,明天吃那個醫生的藥,後天再換一個,醫生的藥也許都不錯,可是病人會自己吃壞自己的。同理,如果弟子總是對上師的教授有所猜疑,就不會去踏踏實實聽從上師的教導,對上師的教導産生“耐藥性”;如果弟子總是對上師的傳承和法有所猜疑,就不會踏踏實實地修行,而只會把珍貴的法當作垃圾一樣對待;如果弟子對上師信任的心不穩定,今天在這位上師這裏,明天到那位上師那裏,就像小狗撒尿一樣,弟子的求法和修行亂了,是不會修行成功的。盡管上師對弟子的加持是圓滿的,但是還要看弟子對上師的信心是不是圓滿,如果弟子的信心圓滿,就可以生出一切的智慧功德。

  

   在江瑪佛學院期間,年輕的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對觀音菩薩化身的班瑪斯德上師很有信心,托嘎如意寶同意法王前去求法。由于數日連降大雪,康巴地區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雪災,法王在路上的行程十分緩慢,由于在雪中長途跋涉的緣故,雙腿的皮都脫了兩叁層,鮮血不斷往外滲,鑽心地疼痛。法王講:“難忍能忍,難行能行”才可稱得上是真正的修行人。法王如意寶對上師有著這樣的信心,對求法有著這樣的決心,才能夠真正地獲得悉地。

  

   法王如意寶在《諸乘要訣》中講道:“不論是什麼樣的人,或聰明或愚笨,只要對上師有信心,那他的相續中就可以生起智慧覺受。在我以前攝受弟子的過程中,也遇到過種種現象,有些聰明的人沒有開悟,有些愚笨的人則開悟了,所以主要是對上師的信心。”因此,觀察修法者根器的差別,其實可以看他信心的差別;觀察修行是否有進步,可以觀察他的信心是否在增上。如果對上師這一佛、法、僧的代表有了不起的、堅固的信心,就能獲得圓滿的加持與成就。信心對于修行者,猶如翅膀之于飛鳥,不可須臾分離。

  

   世間和出世間的一切智慧與功德,唯有依止于上師才能夠生起。特別是對于依據竅訣、加持來修持的人,是需要依靠具德上師的教言與口傳來認識覺性的。如果沒有指授覺性的上師,而是靠自己膽大妄爲地伺察、聞思,並自以爲是而産生我慢的話,要想證悟本覺是絕對不可能的。

  

   依止上師時,何時何地都應該不顧艱難困苦,按照上師的言教行持,誠心誠意地恭敬祈禱上師。自己暫時的所作所爲也應請示上師,上師怎麼吩咐就怎麼做,以“我意唯您知”的誠摯信心依止上師。阿邦德欽仁波切說過:“誰于上師如意寶,僅生一次恭敬信,能淨多劫所集障,獲得解脫無上道”;“殊勝本尊與上師,無別相應串習力,顯有圓成上師刹,獲得殊勝共成就。”

  

   《普賢上師言教》中說道:“總的來說,對于上師的看法也與自己內心清淨與否以及業力有關。所以,爲自己傳授正法竅訣的恩師,行爲如何都應當不離真佛之想。如果自己沒有宿緣,則無有值遇賢善上師的機會;若自己內心不清淨,值遇真佛也不會見其功德。”

  

   法王如意寶的傳記裏講到:“我在依止托嘎如意寶六年期間,從未擾亂過上師的心,就像如來芽尊者依止智悲光尊者那樣,甚至沒有做過一件令上師怒目而視的不歡喜事。只是有一次,我怕影響聞思修行不願意去俗人家作經忏,托嘎如意寶得知後說:“難道你就不想利益衆生了嗎?”當時我非常害怕,嚇哭了。(我)對上師的所作所爲從未起過邪見,就算是開玩笑,我也覺得有深深的密意,視爲善妙的教言。每次上師給我摸頂,或與我碰頭加持,我都會連續幾天興奮不已、數數歡喜。”

  

   曾經有弟子請求上師法王如意寶著自傳,法王說:“我沒有什麼傳記可寫的,但有一點,凡是我所依止過的上師,我從未做過令他們不歡喜的事,對任何一位上師都是恭恭敬敬,謹尊師教,這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傳記。”

  

   如果見到上師的行爲有“過失”,則應該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這是不是因爲自己的心不夠清淨而起的,從而應該對上師更加生起信心和清淨心才對。有一個故事講,有一次蔣揚欽哲仁波切和康楚仁波切、秋吉林巴仁波切、德格土司等很多人在一起,突然間,蔣揚欽哲像瘋子一樣拿著石頭到處打人,大家都逃開了。後來有人說當時被石頭打中的人,必定不會墮落下叁途。上師的所作所爲常有密意,是不應該以世間習慣的思路來認識的。

  

   又比如,有一次多欽則益西多吉喝酒後,叫華智仁波切出來要打他。華智仁波切心想:怎麼喝酒呢?還喝得如此醉醺醺的,難道不知道飲酒是違背佛陀的教言。這時多欽則把他打倒在地,罵道:你們這些尋思者,竟生起如此分別念,真是老狗一樣。華智仁波切立刻醒悟過來,認爲上師是在爲他指示大圓滿本來覺性,就此獲得了清澈了然的證悟。

  

   假如上師特別的苛責自己,則不要認爲上師偏心或者是不喜歡自己,而要想想自己一定是有某種過失,才如此斥責自己的。對上師布置的艱巨任務、辱罵、甚至鞭打不生邪見而承受,是祛除業障的捷徑。米拉日巴尊者年幼時父親去世,因家裏財産被親戚奪走並受虐待而心生憎恨,學咒術黑法殺死了幾十個人,爲此他追悔莫及,決心到一個大圓滿上師前學習使精神成就之法。見到此上師後,因爲覺得大圓滿法比咒術更殊勝、容易成就而日日貪玩睡覺,對上師的教法沒有渴求和恭敬心。此上師就因無法調伏米拉日巴而推薦他去見瑪爾巴大譯師。在瑪爾巴大譯師門下,米拉日巴被多次打罵虐待,不傳他法,讓他一個人建造房子,建好了又拆掉,如此幾遍,背上都生了膿瘡也不給休息,憑此米拉日巴消除了深重的業障,最後米拉日巴絕望自殺未成時,在他希求佛法的頂點,上師終于攝受了他,傳了他善妙的修法,使之最終能夠步入修法的正途。

  

   《普賢上師言教》中講到那洛巴依止帝洛巴的故事。帝洛巴接受那洛巴爲弟子後,無論到何處都帶著那洛巴,但一直未傳法。那洛巴在此期間共經曆了二十四次的苦行,比如上師讓他從樓上跳下,用竹子傷害他的肢體,讓他偷財寶而被打等等。實際上,因爲是依照上師的教言而行,所以這些成了清淨業障的方便,雖然形式上只是無意義的勞苦,上師也未宣說一句正法,弟子也未進行如一次頂禮等的修持善法,但因值遇成就的上師後,不顧艱難困苦,遵照上師的言教行持,以清淨業障之力即可在相續中生起證悟的智慧。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沒有超過依照上師言教行持的修法了。

  

   作爲學佛者重要的是自己不要騙自己。如果本來內心是喜歡猜疑、缺少信心的,但是在學佛過程中,又希望自己學得快、學得好,這個時候就非常容易自己欺騙自己了:表面上,對上師恭恭敬敬,對上師的話似乎是唯唯諾諾,但是私下裏卻仍然是東想西想,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

  

   因爲無論是就一生的修行來說,還是想在中陰過程中能面見上師,得到上師指引道路,這都是需要自己有無量的誠信、恭敬,這些與上師悲心願力聚合,才會産生成就的結果。如果自己沒有真正的誠信,不是真正地恭敬上師,無論上師多麼賢善,不論在上師身邊是如何地作態,也是不可能在修行中、在中陰過程中得到加持和利益的。此時,修持上師瑜伽是非常必要的修行。

  

  2007年9月22日

✿ 继续阅读 ▪ 閉關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