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二十四:在念修密咒之前要念皈依和發心
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心太急,太急了心就很容易被外面的東西所汙染。心要靜下來,不用攀比,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修行就好。
在念修密咒的時候,包括金剛薩垛心咒、觀音心咒、文殊心咒、度母心咒、蓮師心咒等等,都是需要觀想清楚的,這樣能夠得到加持。帶有正確的觀想來念誦密咒,能夠得到非常大的功德。
在每次開始做功課的時候,要先把心定一定,觀察一下自己的心,看看能不能觀住,心是不是穩定的?不要東想西想,要確信已經把注意力都放在做功課這件事上以後,再開始念修。最重要的是,在念修密咒的時候,先念皈依和發心,念誦完功課後,還要回向。無論以前的念修有沒有這樣去做,以後有了這個要求,大家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了。
念誦皈依不是在嘴巴裏按照字句讀完就可以的,而是需要用心去想。一定要萌生出真正皈依的心才可以。在念皈依的時候,要先想:我身、口、意叁門都要獻給上師叁寶,無論是我經曆了快樂、悲傷,還是經曆了磨難、誤解等等,都只依靠上師叁寶,除了上師叁寶以外,我沒有其他的依靠者。關于皈依是什麼樣子,華智仁波切也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寫道:“從即日起乃至獲得菩提果之間,全心全意,誠心誠意(將自己)托付與您,(成辦任何事)不向父親詢問,不與母親商量,也不自作主張,完全依靠上師叁寶您,一切奉獻給您,精勤修持您,除您之外我無有其他的皈依處、希求處”。對于這些字句,也並非在念頭裏走一遍就行,一定要切實地明白字句的含義,明白達成了這些誓言的行爲應該是什麼樣的。
如果明白了真正的皈依,那麼以往我們習慣的一些行爲就需要得到糾正。前幾天,成都的弟子在拉薩拜佛後要返回成都,他爲了能夠省些路費選擇了折扣很好的航班,但是需要先飛重慶然後再坐長途車回成都。登機那天飛重慶的班機晚點了,後來又聽說飛機壞了,這樣只能很晚才可以到重慶,所以不但要晚一天回家,而且還要支出賓館的費用,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一定會因爲感覺遭遇到了不順利而不開心。但事情發展的最後結果卻是:在最後的時間裏,由航空公司統一爲乘客改簽了一架飛往成都的航班。對成都的弟子而言,他得到了最圓滿的結果。我們平時太多的煩惱和忙碌是否真有價值,是很值得懷疑的——世事是如此難料,事情的因緣與結果潛伏得又是如此之妙,肯定每個人都曾經這麼感慨過,但是又有誰能夠輕易地讓自己那顆永不停歇、憤怒奔跑的心平靜下來呢?即便修行了很多年,我們還是習慣于爲了自己的大事小情而顛來倒去地判斷,其實我們真實皈依的還是“我們自己”而已,真正智慧的人是不會這樣做事情的。如果真正做到了皈依上師叁寶,就會放下自己的利益判斷和不安,把一切交給上師叁寶。所謂指導我們放下執著、獲得自在的方便,其實沒有比實踐皈依更爲殊勝的了。
說到放下自己的利益判斷和不安,把一切都交給上師叁寶,有的弟子還是會有比較奇怪的見解。在遇到一些麻煩事時,他們會趕快到處給活佛、上師打電話,他們會非常相信活佛的神通,把一切的決定權都交給了上師叁寶的神通。這樣的初學者不在少數,他們和上師討論的不是如何借助困境來修行自己的心,而仍舊是在尋求自己的利益抉擇。他們也不是想修煉自己的心,而是在借著偷懶幫活佛修神通吧。
而實踐真正的皈依即是獲得成就的開始。比如,當我們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或者不公正的對待時,一個沒有修行的人通常會怎樣做呢?是去絞盡腦汁去做所有可做的事情,意圖扭轉局面。而一個修行人應該怎樣做呢?想一想皈依,如果真的決心相信上師叁寶、依靠上師叁寶,那麼就誠心祈禱叁寶加持,而坦然接受所給予的一切,然後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可以了。沒有這樣的信心和依靠感,煩惱很重的人們是難以做到 “自在”、“放下”的。文革期間,在藏地有不少人因爲信仰或其他原因被關進了監牢,其中有一些是出家人,可是等到很久很久以後這些人可以被放出來的時候,仍然活著的卻絕大部分都是出家人了。好的修行人對叁寶的絕對信賴和依靠,使他們能夠對待如此挫折而遊刃有余;好的修行人能夠面對不公正而心仍舊坦然,所以他們才能夠在漫長的惡劣環境中活下來。
剛剛開始修行的時候,可能一天天的時間都用來想清楚皈依,用來按照皈依的想法來糾正自己的行爲,也沒有辦法很好地完成金剛薩垛的念修。這沒有關系,因爲觀想皈依、確認自己真正的皈依,它的功德實在是太大了。阿底峽尊者的弟子仲敦巴談到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人是班智達,另一個人是皈依者,請問你學習哪一個人呢?仲敦巴說:他學習皈依者,理由是如果是一個不懂得皈依的班智達,他自己還要在六道輪回裏轉來轉去,又有什麼好學習的呢?而學習真正的皈依者是可以獲得解脫的。
以前有這樣的故事,有外道抓住了一個信佛的人,對他說:你如果不皈依佛教,就可以活命。信佛的這個人就說:讓我只在嘴巴上說不皈依,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心裏還是皈依的。這個人就被殺了。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到,皈依不是放在嘴巴上的工作,而應該是放在心裏的工作。
不只是念修密咒前需要先念皈依和發心、事後回響,在做會供、火供、念誦經忏等等的時候,都需要念皈依、發心和回向。無論做什麼功課,最好都先要念皈依,要非常標准地去想、去做,做到從心裏真正感覺到皈依了上師叁寶,一切依靠上師叁寶。念誦發心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在念誦皈依、發心和回向的時候,還東想西想,是有罪過的。
德蘭根迥 活佛
2007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