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心一點學佛

  主題二十七:開心一點學佛

   有學佛的弟子因爲上師圓寂了,或者遠離了,就認爲自己沒有了上師,沒有了道場,就等于沒有了學佛的機會。其實,即便是這樣,還是可以學佛的。上師和我們本心的關系永遠存在,上師就是佛,當佛的本心融入我們的心時,即便上師並不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也能從上師那裏獲得成就的利益。所以,就算是上師圓寂了,我們仍舊能跟隨上師學佛。

   對上師和弟子的關系是需要好好把握的。曾經見到過這樣的事情,有的弟子在剛剛認識上師的時候,很快就帶著女朋友、父母、朋友等一群人去拜見,但是過了一陣子,就從上師身上發現了問題,開始到處去說上師如何騷擾他的女朋友,不但辱罵了上師,還誹謗了佛法。這樣做是很危險的。這個上師如果真有問題,那也並不能夠說明佛法也有問題;即便師徒間存在矛盾,如果已經是自己的上師了,就不能當他是壞人去誹謗,因爲上師曾經在你不懂得佛法的時候對你宣講了佛法,就已是對你有恩德的人了,你可以不去見他,但是不能誹謗他,否則,破了密乘戒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所以最重要的是,在最初要先認真地考察上師;一旦得到了上師的法以後,就不要馬馬虎虎對待。

  

   學佛要一步步來學。進入佛門與否並沒有人強求,因爲學佛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如果了解了佛教,知道了發菩提心、利他在學佛中的重要意義,就要先觀察自己能不能做到發菩提心,肯不肯去做,如果自己認爲沒有必要這樣做,或者並不希望自己成爲這樣的人,只是在擔心自己的福報或者做事情是否順利等世間法,那麼說明你的心並沒有真正融入到佛教中,這時即便自己見寺廟就拜,就算自己對佛法僧做過很大的供養,也不算是信仰佛教的人。

  

   學佛不要當作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當然更不能當作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在最初接觸到佛教的時候,最好能夠多花一些時間,問一下自己佛教到底是在做什麼?自己是不是非常認可這些道理?在對佛教做到了最基本的了解以後,認爲自己能向哪個方向去做就一步步去做,認爲自己應該學習什麼就一點點地去學,如果認爲自己不能做到,也可以先放一下。如果接觸了其他宗教,感覺自己的心融入到了那裏,那也可以好好地學習,這是緣份的問題。

  

   學佛的心應該是自在的,學佛時如果被過多地約束在各種壓力之下,不能依靠理解和習慣化解掉,就會導致産生不自在的感覺,總是在這種感覺的影響下,是不能很好地修行的。最主要的是要開心,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不要一下子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在學佛、念經、打坐時,也要量力而行。要開心一點學佛。

  德蘭根迥 活佛 開示

  2007年12月7日

  

✿ 继续阅读 ▪ 活佛與醫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