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叁十九:不忘忏悔業障
今天再給大家講一下遣除業障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不論男女、老幼,在家人還是出家人,沒有業障的人實在是太少了,不管平常感覺自己有多麼聰明、了不起,在生活的細節裏還是很難避免産生業障的。
也許每天不細想,並不會感覺到自己做了什麼不應該的事情,可是如果每天仔細檢查一下自己,就一定會發現自己修行不好的地方。龍樹菩薩在《智樹論》中說到:“未遇畏懼時,爾時當畏懼,已遇畏懼時,無畏去戰勝”。對于那些凡事總是先考慮自己而産生的念頭,是需要畏懼一些,並應該好好忏悔的。
比如說,我自己也每天都觀察自己的心,忏悔自己的我執和分別心,可以和你們說明一下。前幾天我在坐飛機的時候,在飛機上睡著了,吃飯的時候,旁邊座位的人叫醒我讓我吃飯,我本來睡得很香,被叫醒了後心裏就很不高興,態度也不是太好。我有這樣的想法、做法就是不對的,這個人本來是爲了我好,想幫助我、照顧我,我憑什麼對他不高興呢?爲什麼總是習慣于首先站在自己得失的角度去感受一切事情呢?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到:“吾與他二者,願樂皆相同,自他何差別,何故獨求樂;吾與他二者,不欲苦相同,自他何差別,何故只護己”。寂天菩薩的意思是,在希望得到快樂這件事上,自己和他人是同樣都渴望的,在希望逃離痛苦這件事上,自己和他人也是有同樣感受的,那麼,在做人做事的時候,總是以獲得自己的快樂、使自己逃離痛苦爲出發點,而不顧他人、甚至損害他人,這樣的做法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做人不要太敏感,對于一些大事小情不要反應過度,平時放松一些比較好,爲別人多考慮一些比較好。有一次我在一位居士家裏,坐在客廳裏看電視,家裏的小孩子喜歡看動畫片,我比較喜歡看笑話片,小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我就自然而然想拿遙控器換臺。這也是從自己的角度在考慮問題,在平時的生活中 ,我們總是在讓別人聽從自己的願望的過程中,最終惹起了大大小小無數的煩惱。
還有一次,我住在深圳的時候,天氣比較熱,還有蚊子,我被它們咬得比較厲害。快到睡著的時候,聽到一個蚊子“哼~哼~”地叫,就開始煩它、討厭它。作爲一個佛教的修行人,在這個時候是不應該有這樣的念頭的。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吾應除他苦,他苦如吾苦,吾應利益他,有情如吾身”。如果能理解別人的需要如同理解自己的需要一樣,理解別人的痛苦如同理解自己的痛苦一樣,慈悲心就會自然生起。前面說的,蚊子如果不吸食血液是沒有辦法的,修行人可以有供養它們的心,但是不應該有傷害它們的心。真正慈悲的心,就是能將他人與自己平等對待。
平時也可以觀察自己有沒有慈悲心。我前幾天晚上睡覺時,夢到我們在開法會的時候,周圍紮下很多帳篷,忽然間發了洪水,洪水很快就淹沒了帳篷,我的帳篷也被水淹沒了,我看到這個場景,非常擔心自己在帳篷裏的財物,而沒有顧得上帳篷裏還有人。夢醒來的時候,我太慚愧了,在緊急的時候,竟然是擔心自己的財物而不顧別人的生命,慈悲心竟然一點都沒有。修行的過程,是要學著把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最終能夠在生活中用上佛法。
有了業障怎麼消除呢?就像以前我們講過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要有忏悔的心,觀想金剛薩垛,在佛像或唐卡等有信心的對境前跪拜、誠心忏悔,發願不再犯此錯誤。
在忏悔的時候,在佛像或唐卡前忏悔是很好的,這個佛像或唐卡應該是你很有信心的,他們最好是很標准的——佛像經過裝藏開光,唐卡也應繪畫得很標准並經過了開光。在佛菩薩面前誠心發誓應非常鄭重,這樣忏悔才會有用處。
德蘭根迥活佛 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