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四十六:喝酒的故事
今天我有些感觸一定要說出來,是關于喝酒的,喝酒的人容易犯錯誤的特別多;《涅槃經》中說:“酒爲不善諸惡根本,若能除斷,則遠衆罪。”酒是一切不善的根本,若能戒掉它,便可遠離一切罪業,但如果沒有戒酒,那其他的戒律也無法守好。
佛說十種不善業:身業叁種: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語業四種:妄言绮語兩舌惡語。意業叁種:貪嗔邪見。
喝酒後的人,十種不善業就會有全部違犯的機會。以前有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位守五戒的修行人住在寂靜山林中,一天來了一個女人,手拿一瓶酒,牽著一只羊,對他說:“你或者與我做不淨行,或者殺了這只羊,或者喝下這瓶酒,叁者必擇其一。”修行人聽罷不由尋思:“不能與她做不淨行,也不能殺生,因這兩樣過失太大。而飲酒可能過失稍小,不妨選擇飲酒了事。”于是他喝下女人手中的酒。誰料到,飲酒後心智陷于迷亂,他不僅殺了羊,還與女人做了不淨行,最終叁樣過失都被一一犯下。所以,守居士戒的關鍵就是不准飲酒,一旦你喝了酒,很容易犯殺生、偷盜、說妄語等罪業。
很多人,不喝酒的時候,非常的好,行爲、言談都很得體、大方,給人很好的印象。但是喝酒後,便和之前判若兩人。變得非常的可怕。還有一些喝酒的人,喝酒後會做出從來都沒有想過的、不敢做的惡業。這就是根本不要喝酒的最主要的原因。
現在,電視、廣播、報紙報道有關當官的因爲喝酒說錯話、辦錯事而下臺的人特別多、喝酒出車禍的人更多、喝酒後丟東西的人也非常多。家庭方面:喝酒後打老婆、打孩子;女人懷孕前以及懷孕期間大量喝酒,導致嬰兒流産、畸形的;爲了喝酒離婚的;女孩子喝酒,被人家欺負、被人家占便宜的數不勝數。
在當今社會,無論是個人還是政府都已經意識到了酒的過失。2007年,英國衛生部公布過一個數字,800多萬英國人被視爲過度飲酒的酒徒,相當于每6個成人中就有6人過度飲酒。而英國的球迷是世界上名聲最不好的,因爲他們喝酒鬧事,這些人遭到了其他國家禁止入境的處罰。英國正在醞釀新的法律,對飲酒進行更嚴格的限製。
不僅僅是佛教禁止飲酒,就是當今社會,爲了大家的健康,全社會都在提倡禁酒。因爲大多數疾病,如食道癌、口腔癌、肝癌等,也是由它而引起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酒中含有60種有害物質,中國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數超過11萬。所以即使你不信因果,爲了自己的身體著想,也應該把酒戒掉。
有很多弟子們這樣和我說:“當今的社會,人際交往、生意往來,不喝酒是不行的。做生意必須要喝酒,而且還要能喝酒。如果不喝酒就讓對方覺得大家缺少一些坦率、缺少感情上的交流。如果喝的少就覺得不能讓對方盡興,不能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的真誠。”
其實,現在很多人在工作中、生意來往、應酬和談判的過程中是不喝酒、不抽煙的,也一樣成功的很多。而且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不喝酒、不吸煙的人會讓別人另眼相看,覺得很有禮貌。所以,以這樣的借口喝酒的人還是心理問題,而且也有因爲喝酒過量而破壞了本來歡樂的場面,使事情變得不順利。所以談生意喝酒是自己騙自己。
龍猛菩薩說:“飲酒世間蔑,誤事亦耗財,財癡迷行非事,是故恒戒酒。”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講了35種過失,並告誡大家:“有人施酒及自飲酒,得狂愚報。”(給別人布施酒或自己買酒喝,果報有兩種:一是生生世世變成瘋狂者,二是生生世世變成愚笨者。)《善惡報應經》中講了36種過失,《華嚴經》、《念處經》中也講了很多過失。大家有時間的話,應當翻閱一下這些經典。
不管大乘經典還是小乘經典,釋迦牟尼佛都宣講了飲酒的危害,《阿含經》之《善生經》中闡述了六種過失:一、失財;二、生病;叁、鬥诤;四、惡名流布;五、恚怒暴生;六、智慧日損。從這裏來看,喝酒是非常嚴重的罪過, 不是一般的罪過,是下地獄的罪過。
還有一些弟子問我,上師加持後的酒或者灌頂的時候的酒,喝起來是沒有問題的吧?
這一點, 慈誠羅珠堪布在開示居士五戒中提到過相關的問題:“在灌頂或者會供的時候,也不能直接喝酒。在密宗會供的時候,食物一般是用右手來接,而液體狀態的飲料一般是用左手來接。在接受酒類的時候,只需用左手的無名指沾在酒裏,然後塗在嘴唇上,就既表示已經接受誓言物,同時也沒有違犯酒戒。”
《金剛頂續》中雲“酒乃諸禍根,是故當斷除。”《不動威猛續》雲“智者莫飲酒,斷絕世人謗。”《勝樂戒源續》中雲“咒師若成酒瘋子,轉生嚎叫地獄中。”《文殊根本續》雲“咒師飲酒若已醉,百劫之中不間斷,住于嚎叫地獄處。”
希望大家認真的看一下堪布索達吉翻譯的華智仁波切的《飲酒之過患》,堪布在有關的開示中說到:“我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看到飲酒有那麼大的過失,非常害怕,現在很多人都不懂這個因果,所以我們以後若看到有人飲酒,一定要盡量製止。如果你是佛教徒,最好今後能滴酒不沾,佛陀在《毗奈耶經》中說:“草尖許的酒也不能飲用,否則你不是我的弟子,我不是你的本師。”所以凡是受了居士戒的人,今後不要以工作、家庭等各種借口來飲酒。我們對佛教潛心研究了這麼多年,哪些有可怕過失、哪些沒有過失,這一點完全能明白,因此作爲一個佛教徒,務必要把這個惡習斷掉。”
有人說,濟公和尚、蓮花生大師喝酒就沒有破戒,那我們喝酒也應該是可以的,因爲我們也是學佛呀。那要問問你自己的修行是否已經達到了濟公和尚、蓮花生大師一樣的境界?他們可以將酒變成甘露,可以讓生命起死回生……如果你要是像濟公和尚、蓮花生大師,有那樣能力的,是可以喝酒的,沒有這樣能力的人,絕對不能喝酒,一定要戒律清淨。
慈誠羅珠堪布在有關開示中說到:“曾經有人詢問我,爲了工作、爲了應酬等等,是否可以喝酒,在此明確地告訴大家,無論爲了什麼,都不能破例。凡是喝了酒,就必然犯酒戒,這沒有回旋、商量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