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六十一):從出家人和在家人的關系說起
在家人本應該恭敬出家人,可是最近我去的地方比較多,卻發現很顛倒,現在是出家人要看在家人的臉色。這樣很不好,也是不對的。居士們一定會失壞皈依戒,只會造罪,更別說要得到佛法上的好處,獲得究竟的成就了。
因爲能開啓一切正法之門的就是皈依,世出世間一切功德的來源就是叁寶。華智仁波切說,任何人僅僅皈依就能播下解脫種子、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它是一切戒律的根本、一切功德的源泉。所以,如果從內心誠摯皈依叁寶,那麼今生可遣除一切損害,後世將獲得解脫和遍知的果位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無垢請問經》中說:“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
雖然叁寶的功德不可思議,但要想融入自相續,唯一還要依靠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皈依叁寶,就要發起信心和恭敬心修習皈依的學處,敬重叁寶,敬重佛、法、僧。皈依佛後,要恭敬一切斷證究竟、功德圓滿的佛陀;皈依法後,要認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對八萬四千法門,教法與證法乃至一字一句都要恭敬;皈依僧後,對所有的聖者、僧衆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黃色碎片也要恭敬頂戴。在這樣的叁寶所依面前,我們一心一意地皈依,視如珍寶。這些皈依的學處,一定要好好修習。
出家人是叁寶的代表,恭敬出家人就是恭敬叁寶。金剛密乘裏更是視師如佛,視爲叁寶總集的本體。所以,出家人是無上的對境,如果以誠摯之心對其供養和承事,就能積累很大的福報;反之,诋毀、輕視或怠慢,所造的罪業也是很大的。居士們想邀請出家人,如果有能力就邀請,沒能力、照顧不到就直接說出來;如果能邀請到出家人,就要好好恭敬他們,要觀清靜心。
另外也不要隨意地評論甚至誹謗出家人,說哪個哪個出家人騙人騙財,哪個哪個出家人不好很差;甚至當面給他們臉色,罵他們不好。因爲我們沒有能力分別出家人的好壞,看不到他們的修行,不知道他們的境界。出家人代表著叁寶,罵他們等于罵叁寶。果報就太可怕了。皈依叁寶,就要尊重叁寶,把出家人真正視爲叁寶,不要輕易去評論、诋毀出家人。
出家人也不要去討好在家人和居士,不要看他們的臉色,要如理如法行持佛法,有志氣做人天表率,續佛慧命。最近我就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事情。這樣做對佛法的傷害就太大了。這就是皈依僧。
皈依法,就是恭敬佛陀的教法和證法,恭敬佛陀所講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最要不得的是分別心。現在很多人分別顯宗、密宗,還有各種教派,說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等等。這就是毀謗法寶。因爲所有的法是佛陀所說的,是僧所行持的,毀謗法寶,就是同時毀謗佛寶和僧寶。
本師釋迦牟尼佛講的八萬四千種法門,每種法門就像我們的手指一樣。打個比方說,我們把自己的手伸出來看一下,五個指頭長短粗細各不相同,但是每一個都有它們各自不同的作用。我們能不能說的出來哪根手指最重要呢?其實哪一個都很重要,哪一個都不能缺,少了哪個都不好看,砍掉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會痛,看上去也就不圓滿了。
佛講的法也是這樣的。從衆生的根機或應機說法的角度來講,不論是顯宗、密宗、禅宗,還是大乘、小乘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教法和作用,罵哪個教派都是不對的,都是在罵佛陀,因爲每一個法都是來自于佛陀的;也都是在罵僧寶,因爲僧衆就是行持佛陀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而成就和將要成就的代表。
叁寶裏,佛陀傳法,僧衆修法,每個法門都是在傳教,不應該相互誹謗。無論是罵出家人,還是謗法,都是罵釋迦牟尼佛。
修行也好,閉關也罷,爲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成就呢?可能之前你罵過佛法。如果謗法,到了臨終的時候,平時所做的那些修行怎麼用得上?全白費了,因爲你罵的全是釋迦牟尼佛。就像你每天上班前,罵一通你的老板,請問這樣子你還怎麼可能成功呢?要想解脫成就,佛、法、僧叁寶是我們唯一的依靠,你卻總是在罵釋迦牟尼佛,決定成功不了!
罵一句佛法都是很重的罪業。《叁摩地王經》雲:“若人毀壞南贍部洲一切佛塔,另有人毀謗佛經,此二罪業相比,謗法之罪尤爲嚴重;若人殺盡恒河沙數阿羅漢,另有人毀謗佛經,後者罪業尤爲嚴重。”《般若八千頌》也說:“何人若造五無間,不及相似謗正法。”可見謗法罪業較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之五無間罪更爲嚴重。這麼大的罪業,連忏悔的對境也沒有。
以後大家不要有那麼多的分別念,不要去罵不同的教派,這樣太傲慢了,太驕傲了。要平等尊重護持一切佛法,顯宗、密宗、禅宗,還是大乘、小乘都要贊歎、恭敬,這樣才能不感召謗法的果報,獲得叁寶的加持。這就是皈依法。
爲什麼現在佛法有所下降呢?跟教育的人也有很大關系。良師出高徒,好的導師才能教出好的弟子,出家人對別人講放下分別念,但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做好了,才能給弟子們樹立榜樣。釋迦牟尼佛有那麼多的弟子,都是放下了分別心,倡導平等、慈悲和放下,因爲佛陀自己很圓滿。可是現在的很多大法師、活佛都有分別念,很多弟子本來沒有分別心,學佛後反倒有了,這樣很不好。我也審視自己覺得做的不夠,以前也經常罵出家人,說他們修行不好之類的話,今後要以平常心看待他人。
佛教的各個教派就像花園裏各種各樣的花,如果有緣認定了其中的一枝,我們就要悉心呵護和專心照料,如果太貪什麼都想要,結果也一定會由于自己精力不濟、照顧不到使得那些花朵因爲缺乏足夠的養護而枯萎。所以,雖然花朵很多很漂亮,我卻只認定自己的那一枝,一心一意地守護和等待,得到的結果和收獲也是實實在在的。其他的花朵再美,有空的時候看看就好。
修行也是這個道理,減少分別念,專心很重要。
在家人、居士們一定要減少分別念,不要毀謗佛、法、僧叁寶;法師、活佛、堪布們,也要少說少評論佛法的好壞,做在家人的榜樣。如果佛法沒有進入自己的心,再大的法師、活佛和堪布,再了不起的居士也只是一個形象上的佛教徒,對自己和他人的生死都是沒有用的。
無論什麼人,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我,修自己的心,觀自己的心,以信心和恭敬心來皈依叁寶,做個標准的佛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