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叁、根、道、果
嘎舉派經典和法教,由瑪爾巴大師傳承自印度,其教法之來源是由金剛總持佛說出,經金剛手菩薩和空行母傳下,故稱“語旨”之法教。嘎舉派教法的核心是大手印。從狹義上講,大手印是關于明心見性的教授。從廣義上講,嘎舉派的一切教法都屬于大手印。他包涵了一切的教義和具體實修方法,可以從根、道、果叁個方面來認識。
根,這裏說的是基礎。嘎舉派教法的“根”,是說一切衆生皆具有佛性,即如來藏。但在他尚未證悟之前不是佛,還是凡夫。凡夫有凡夫的身心——一種很粗的身心。只要將此粗的身心轉化成最微細的身心,即可成佛。我們的一切修行都應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即自身條件和外在環境之上。在成佛之前,我們絕對否定不了我們的身心和外環境,其實我們的身心和外環境甚至妄念,都是我們賴以修行成就的基礎,我們的如來藏佛性只有在這些條件下才能展開。明白了這些,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學習,怎樣修行。
道,即是方法。嘎舉派的“道”,即是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和修持佛法,在修持中要做些什麼,應該怎樣做。嘎舉派的教法明確詳細地告訴了我們去做一切正面的事情,借助一切外在手段來作內在的啓發以展開佛性。
果,即是修行最終能得到的成果。衆生的究竟潛能是自性佛,當它完全解脫的時候,佛性即完全地展現出來,這就是果。嘎舉派修行的果,是即生成就,即身成佛。
根是能夠結果的因,道是從根達成果的途徑。關于根、道、果的教法體系,可以下面的圖表做一略述。
粗心:分別妄想,無明執實之心
叁心 細心:瑜伽行者住叁摩地或空性之心
最細心:本元心(佛性),明空不二之心
根 含如來藏佛性
粗身:由蘊、界、合而成的質礙身
叁身 細身:由風(氣)、脈、明點聚合之身
最細身:由最微細風心(生智)成之心,
即明空、光明、離戲之心
共四加行
不共四加行
前行
止
禅定 觀
直觀自心之禅定
生起次第
大手印 道 那若六法 方便道
(無上瑜伽) 有相
圓滿次第
無相
正行
空性
顯教大手印
慈悲
解脫道
離戲(明空雙運)
密教大手印
空樂
共道悉地:十果相、八功德、八成就、四事業
果(悉地)
勝道悉地:七支分、八自在、四身五智、樂空雙運不變、
離障如幻之虹體身、五決定之報身、
現空自現各個了別之妙智、法身大界之妙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