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明燈 中篇 步上解脫道 脫離輪回海 十一 附一、如何供養和承事上師

  附一、如何供養和承事上師

  對自己的上師要作供養。對上師的供養有叁種。

  (1)財物的供養:經常用自己心愛之物供養上師,有能力的也可作金錢的供養,但以不影響家庭生活爲限。

  (2)身口意的供養:把自己的身口意悉皆供養上師。自己的身爲上師而行,口爲上師而言,意爲上師所想。

  (3)法供養:受灌頂之後,如法精進修行,以切實的證量和利益衆生來作爲對上師的供養。上述叁種供養中,以法供養爲上品,身口意供養爲中品,財物供養爲下品。

  這裏有兩點要作說明:(1)具德上師對財物是無貪的。弟子對上師的供養,並非上師拿來享受,多用于建設道場、弘揚佛法或救濟有困難的衆生。如果說上師的生活條件比一般群衆要好一些,那是“佛法莊嚴”之所需。本來佛法無相,但凡夫俗子是見佛法莊嚴而來歸投的。(2)金剛乘中有灌頂的傳統。弟子在求灌頂時又常常作財物的供養,但要明白,這並非金剛上師們把佛法當作“專利”,向弟子索要“轉讓費”的。金剛乘教法又稱密法,其之所以密,是因爲這些法門有極強的針對性。對于不同特質和根性的弟子,上師給予針對性的法門,使之得到最大的收益,以最快的速度成就。如果一個人學了對他不適合的法——即使很高深,也得不到實在的利益,可能還有很大的害處。正如治病的藥也要對症才是良藥,佛法的不同法門對于修行者也應該對症,這是講究灌頂的必要性之一。這個意義上,灌頂就是授權之意。另一方面,上師持有直接來自佛陀的不斷加持,灌頂又是加持力不斷傳遞的方法,這又是灌頂的另一個必要性。至于在求灌頂時常作財物供養,其究竟的意義是在于弟子對上師的虔敬心、信心和誠心,使弟子心扉的打開,得到與上師的相應,以及加持得以傳遞。弟子對上師供養的財物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發心。發生在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活佛身上的一個小故事,很好地說明了這點:在一次大法會上,成百上千的信衆中有供養各種珍寶的和大筆金錢的,他並不注意,所有供品皆由工作人員收管。其中一位貧窮老人供上的一只已缺了一個口的舊碗,他卻親自接過並在頭上頂了一頂,然後放在高處以示敬意——這個缺碗代表著這位老人完整清淨的發心!

  有條件的還應該在上師身邊多做承事之行。例如在上師家承擔一些事務乃至家務,照顧上師的起居。這也是一種身的供養,更可以借此機會學習上師的高貴品德,聽聞上師的開示。上師交給辦的事,肯定是利益衆生的事,一定要盡力辦好。如果由于能力有限或條件不允許而沒辦成,應向上師如實彙報,並表示歉意。要注意的是不能由于常侍上師身邊或爲上師做了好多事而産生慢心注[3]。如果對上師起慢心,那麼天天把上師頂在頭上也得不到上師的加持!還要注意的是,常隨上師左右,會因習以爲常而忘失承事上師的規矩而失去應有的恭敬心。這種心態發展嚴重了會毀壞與上師的叁昧耶誓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