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明燈 中篇 步上解脫道 脫離輪回海 叁、因果報應和輪回的根源是業

  叁、因果報應和輪回的根源是業

  導致有情衆生受因果報應和輪回不息的是業力的牽引。如《悲華經》中說:“世界乃由業力所造,業力所成;衆生亦爲業力所造,人由業力所生,以業力而有種種差別。”

  1、 器世界是衆生共業的結果

  佛法中,器世界是指沒有情感和意識的世界,包括宇宙天體及樹木花草等,情世界,是指有情感和意識的人類、動物、魚蟲乃至肉眼看不到的鬼類和天人等。

  由于篇幅的限製,在此無法對現代科學和佛學進行全面的對比描述,我只以天體作例子舉例說明。現代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等學科逐漸揭示出很多宇宙形成的奧秘,同時還提出了很多科學猜想,這些都是非常優秀的科研成果。現在很多天體物理學家都在花畢生的精力研究宇宙的形成、演化,以及不同天體的毀滅形式等課題,也取得了很可喜的成果。我發現,這些研究成果越來越接近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描述。我相信,現代天體物理學會越來越證明佛陀關于宇宙“成、住、壞、空”的論斷的。同樣,現代科學多學科的研究,也會越來越證明佛法的成就和偉大的。其實,器世界是衆生的共同業力(我們無法想象有多少衆生輪回了多少時光,也無法想象這共業有多麼強大!)所感而形成的。又是由于衆生的共業而有其形成(成)、相對穩定(住)、衰敗(壞)和消亡的過程。很多經典中都有詳盡的描述,這裏不加細說。

  2、 一切衆生的生物體及其個性是共業和別業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感到有一點遺憾,那就是科學家們爲什麼不多讀一些佛經呢!即使是把其中的一些觀點當作假說來研究也好!爲什麼就不理呢?科學的態度是勇于探索和求實,對不知道或一時搞不清的事物就想當然地否認,實在不是科學態度。偉大的科學巨匠牛頓曾說,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始他的研究的。如果現代科學家在佛學思想的指導下來搞研究,那肯定會節省很多精力,也肯定會大大縮短科學進步的進程。偉大的哥白尼的“日心說”與守舊的“地心說”的抗爭曾付出血的代價,微生物在近幾百年所發明的顯微鏡下才真象大白,宇宙爆炸說(宇宙的起源)、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困惑與驚喜,這些科學探索讓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困惑與迷惘,並爲之付出畢生的心血。如果是在佛陀的法教指導之下,這些科學研究會發展很快,而且會顯得順理成章。我們應當借佛陀的慧眼觀察這個撲朔迷離的世界和瞬息萬變的芸芸衆生之心。

  如同上面的道理,衆生的個體也是共業和別業共同影響而成的。這裏不贅述。下面著重說明一下人的個性的形成。

  現代生物學和醫學的巨大成就,爲人們提示了生物遺傳之迷。然而,它只是說明了生物物質基礎的一面。現代心理學認爲,人的性格是後天形成的,而其氣質注[4]則是先天所賦予的。我們只要留心觀察剛生下來的嬰兒,就會發現,每個嬰兒的氣質特征和習性都大不一樣,而且也和其父母不一樣。這是從哪兒“遺傳”來的呢?有人會說這是“變異”,那麼變異又是怎樣發生的呢?還有這麼一個事實,就是在同樣的家庭環境出生,在同一個社區中長大、在同一個學校學習完全一樣的課本、接受同一樣世界觀教育的兄弟(姊妹)甚至雙胞胎,也常常會形成大不一樣的性格和氣質、大不一樣的習氣愛好,乃至大不一樣的人生價值觀。這就不是現代心理學和醫學所能解釋的了,因爲這兩門學科都忽略了因果輪回和業力習氣的問題。其實,人一生下來,他就因爲有各不相同的業力而有著各不相同的選擇傾向,于是他就有了各不相同的“成長取向”。這一點,現代心理學和醫學等學科沒有獲得足夠的認識,人們也就“忽略不計”或熟視無睹了。許多科學發現,都是在被“忽略不計”了的現象之中被獨具慧眼的科學家發現的。如果在這方面以統計學的方法作深入的研究,現代心理學和醫學等學科肯定會引起一次革命性的進步。這方面的問題,在佛學中則是早有明確論斷了的,那就是:人因業力習氣而有種種差別。不僅如此,佛陀還告訴了我們如何改變業力習氣的具體方法,即我們一切修行的方法,也是我們修行能夠成就的根據所在。佛陀教導了八萬四千注[5]法門,就是因爲衆生有八萬四千不同的業力習氣,有八萬四千不同的煩惱,故設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其實佛法很簡單,八個字就說明一切了:“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只是人生在無盡的輪回中變得太複雜,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不得不隨順衆生作很多複雜的說明和耐心的指導!

  3、 業即是有情衆生身口意活動的結果

  業有兩種:意業(心業)——心意(意志)的活動,即思想意識。身業——身體和口的活動,即行動和語言。

  衆生由于造業,就在種子庫阿賴耶識中“刻錄”並保存下“記憶”,這種“記憶”就牽引著他在輪回中作相應的取向,也招來對應的善或惡的業報。這種牽引之力,就是業力。

  業,因其所招至的果的不同,分爲四種:非福業——即一切惡業,主要的有十種。福業——即一切善業,主要的有十種。這兩種業,在《共四加行》中有論述。不動業——即修禅定而造的業。從因地的“等至禅定”到果位的“生禅定”(行者借此禅定之力在死後可投生各種不同層次的天界。),所造之業,都屬于不動業。初機者不能了解其中意義,在關于禅定的書中有專門論述。此外,還有一種叫無記業——即無意中做下的善惡業,它一樣地記憶于阿賴耶識中,外緣具足時成熟業報,叫無記報。我們不要在非善非惡業中浪費時光,不知不覺中做下惡業,到頭來還是要受惡報。

  [1]金剛上師——這裏是指他自己接受過灌頂、研習過佛法、獲得某些證悟,而且有能力傳授金剛乘教法的導師。

  [2] 轉輪聖王——簡稱轉輪王或輪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時由天感得輪寶 ,他轉其輪寶而降伏四方,故名轉輪王。此王還能飛行于空中,故又名飛行皇帝。在增劫,人壽增至二萬歲以上,則出世;在減劫,人壽從無量歲減至八萬歲時乃出世。其輪寶有金、銀、銅、鐵四種。金輪王可統治東、南、西、北四大洲;銀輪王可統治東、西、南叁洲; 銅輪王可統治東、南二洲;鐵輪王可統治南閻浮提一洲。

  [3] 緣——因其性質不同分爲四種: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

  [4]氣質——心理學的氣質,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素質,是一個人相當穩定的個性特點,而不是日常生活中說的“氣質”(風格、氣度)。

  [5] 八萬四千——這是古印度對大數目的一種習慣說法,並非確指,即千千萬萬之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