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白度母灌頂開示 ——第叁世天噶仁波切

  

白度母灌頂開示 ——第叁世天噶仁波切

  

  

  

  白度母是一切諸佛之母,是般若智慧的化現。爲什我們說白度母是一切諸佛之母呢?因爲諸佛的法身即是空性,空性之化現即爲諸佛;而我們心的本性即般若智慧。無論是文殊師利、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等本尊都源自一心、源自同一法身,他們在法身的層次上本質相同。

  

  雖然諸佛菩薩本質相同,但我們同時也會發現各本尊有著不同的身形、顔色與手勢;這是諸佛依衆生不同的喜好,而有寂靜尊、忿怒尊、男性與女性本尊的示現以降伏、攝受之。諸佛依衆生不同需要而示現,同樣的,衆生亦以不同的方式來念誦文殊、觀世音或阿彌陀佛心咒,從而領受到不同的加持。

  

  有些人喜歡專心修持一個本尊,那也很好;因爲一切諸佛都源自同一法身,所以修持一個本尊也等同修持一切本尊。

  

  本法之灌頂傳承源自佛陀所宣說的《度母瑜珈密續》。在傳給了數位大班智達後,由一位名爲那企旺秋的大師傳予些林巴,再傳阿底峽尊者;尊者應邀到西藏後,傳給其弟子種敦巴,種敦巴傳給千阿望尊者,然後再傳爹帕尊者。此後岡波巴大師由爹帕尊者處領受此法,再傳第一世噶m巴——杜song虔巴。

  

  今日的傳法上師天噶仁波切系由第十六世噶m巴日佩多傑處領受此法,當時是和四法子一起接受噶m巴的《吉協昆珠——了其一即知一切》灌頂;《吉協昆珠》這個特別的灌頂儀軌與教授,爲第九世噶m巴旺秋多傑的所集結而成。

  

  (灌頂觀相:略)

  

  今日傳法後,我們師徒即將結束短暫的相聚,但是相處時間的長短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爲我們之間已經結下法緣,彼此時時憶念于心更爲重要。在無法就近親近上師期間,無論大家好不好,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不斷向叁寶祈請,並且相信因果不虛。我在此願致數語給大家:

  

  凡夫用五官外求諸法,然而佛法所教導我們的是:運用我們的五感官之門向內觀察、不假外求。因爲一切功德均由內心而生,而一切煩惱皆由外來。所以,[善觀自心、自淨其意]實是諸佛言教。

  

  此外,我們不應該以自己爲例來判斷他人,無論別人是好是壞我們都不應隨口批評。因爲我們尚未成就諸佛無上功德、未能具足了知一切的能力與神通自在,實不應該說別人不好。特別是上師爲我們的精神導引者、是我們的道路,更不可以妄斷其是非。

  

  在第十六世噶m巴生前旅行于歐洲、美國、加拿大諸國時,我有幸成爲他的隨從人員之一;每每聽到他很鼓勵大家在不同的地方設立中心。因爲中心是佛法的根本,一旦中心成立能夠成爲上師灌頂、傳法、與弟子學習佛法的基地,佛法因此有更好的機會來傳揚,種下一切衆生心中幸福之種子。

  

  雖然第十六世噶m巴生前未曾親臨臺灣,但是當他在美國紐約時,有很多的臺灣弟子前去看他,他在當時就建議大家在臺灣成立噶瑪堪倉噶舉的中心;後來在菲律賓,他也如此地鼓勵前去親近的臺灣弟子們。因噶m巴的利生事業之力,現在臺灣已經有好些中心。

  

  無論中心有沒有常駐喇嘛,都需要會員、弟子們的協助與努力,因此我願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竭盡所能的共同來護持中心。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