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供的殊勝及功德 略釋
開示仁波切:噶陀仁珍千寶六世‧貝瑪旺晴
2002.12 開示于中區妙乘法苑
荟供問答
具德先賢祖師雲:
「欲以不共金剛乘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而速疾圓滿二資糧者,作具殊勝近集之荟供輪。」
荟供和供曼達拉一樣,都是金剛乘(密乘)不共的方法。所謂「秘密道究竟善巧方便」是指:這樣的方法是比較容易做、非常有意義且具大加持力,有錢人或貧窮人都可以做的方法。
荟供的種類很多種,不是一定都要准備很多供品才能做,貧窮人用一些水、一點點自己吃的叁餐飲食等作荟供都可以的,爲非常方便、具意義和大加持力,以簡單的方法就能快速圓滿二資糧的殊勝法門。
荟供功德
移希措嘉佛母曾說過:「任于上旬的初八、初十、十五或下旬二十五日作荟供一次,可斷叁惡道的門。」如此,已將墮入叁惡道的人作一次荟供後,再沒有造新的惡業,以前毀壞根本支分叁昧耶等各種戒律和十惡等諸業障都會消除,因此荟供不只是累積福德資糧,也能忏罪。其他密乘經典內及其他很多儀軌內都提到:「若于叁昧耶戒有破損,在荟供及灌頂時忏悔,是最殊勝。」所破戒的罪業會清淨,因此密乘裏很多的墮罪都依荟供去忏悔,荟供可說是恢複叁昧耶戒律的其中一種方法。
另外敦珠朗巴大師也開示過一些荟供的功德:
1. 如聽聞算命家、具神通的人的話後,自己也生起一點點懷疑心,覺得自己的壽命有障礙或各種命難,作荟供可以延長壽命。這也就是爲什麼西藏人,不管是上師、喇嘛生病時,都會做荟供的原因。
2. 作荟供,能消除事業或人緣等的障礙。
3. 遭受別人以誅法或符咒加害,以作荟供積無量福德,能回遮。
4. 以修荟供的福德,能回遮地基主或天龍八部的加害。
5. 作一次荟供等同供養一切諸佛菩薩。
荟供時,已經迎請叁身壇城到修法所在地,加以咒語、手印、定力的加持,將所有供品轉化爲甘露。因此荟供不只是一般的供養,實具有很大意義。
6. 蓮花生大士的初十荟供儀軌內提及:「作一次荟供後,再沒有造新罪,未來一定會往生極樂世界及蓮師淨土。」若能依持荟供的戒律及次第,蓮師所提的功德定會圓滿。
若有缺乏或不足,也可作爲忏罪而無法一次即圓滿所有的福德。因此過去、現在等諸位上師臨圓寂時會作荟供,圓寂後,弟子、從衆等會爲上師作荟供及供燈。
荟供種類
略分如下:
1. 諸士和睦普衆會,謂爲瑜伽集荟輪。
意思爲叁昧耶清淨或雖然破叁昧耶戒的金剛師兄弟,一起以清淨心和恭敬心歡喜的聚在一起忏悔、做荟供,供養諸佛菩薩、布施六道衆生,就是瑜伽集荟供。
2. 富饒享用齊具備,說爲樂享用荟供。
供品豐盛如儀軌內所說,一樣都不缺,全部圓滿的稱爲樂享用荟供。
3. 本尊具誓總集合,說爲大集之荟供。
上師、本尊、空行母等具誓護法衆一切具足,即爲大集之荟供。一般的荟供是迎請一切諸佛菩薩,爲相似的大集之荟供。
4. 于一切行無執著,能常圓滿二資糧,決定說爲大荟供。
對供品沒有執著、沒有一點點吝啬、小氣的心念,完全供養的心念。發心也是正確的利他心,不執著會得到什麼果報,如此可以圓滿福德和智慧二資糧,可說是真正的大荟供。
5. 集會不離方便智慧者稱爲勇父勇母之喜筵,隨順時依智慧手印之方便智慧等數而行。如彼方便智慧雙運之正士集會爲「具善緣人荟荟供」。
儀軌內講到:「荟供時,方便和智慧不離開。」意思是(方便)勇父和(智慧)勇母不離開喜筵,就是參與荟供的男、女菩薩衆的人數各半,圓滿的作荟供。我們不是證悟的瑜伽士,也不具足夠的勇父和勇母一起做荟供時,觀想很多的勇父與勇母聚合一起供養就可以,這稱爲隨順,不是勇父和勇母一切都具足的真正大荟供,是類似接近的。
6. 飲食、衣飾、歌舞、交合、誅殺之五資具等聚合爲「具富資具荟供」。
飲食指荟供時有酒、五肉五甘露(可用可樂、藥草代替)等食品。
衣飾指穿戴五方佛帽或上師帽等,西藏習俗參與荟供者都換上幹淨的衣裳以供養諸佛菩薩等。
歌舞指唱金剛歌、金剛舞等供佛菩薩。
交合:樂空雙運的定中,煩惱轉智慧供養自性本尊。
誅殺:指做一些人形食子,當作五毒聚在一起的色相,然後誅除這些五毒的習性轉化爲五種智慧。或將荟供的朵瑪(供養的食子)分成好幾瓣,當作內心的煩惱、外面的敵人、各種障礙等,以這些供養諸佛菩薩。
7. 具喜本尊荟供。
壇城內的無量宮或所有主尊和眷屬都觀想清楚,供品也排列陳設整齊、悅意、莊嚴,這種影像稱爲具喜本尊荟供,如一般荟供時,我們于佛前或壇城前供一些供品,同時念供養咒,也可以說是了!
雖然在佛前陳列擺飾莊嚴的上好供品、供養的心念也很好,具有清淨心的供養,但沒有任何發願和回向,這只算是一點點的供養,不是大乘無漏智慧的供養。
無論做任何供養,即使只是供一支香,一定要在前面先做發心、後面回向。這也是傳承祖師巴智仁波切一直在重複提醒的,做任何善業都應具前行、正行和結行才圓滿,才是大乘的善業,配合金剛乘智慧無漏的供養,以觀想力、手印和咒力,最簡單的供養「嗡 阿 吽」叁字觀想法,將一切化爲甘露,化爲無量無邊供養十方叁世諸佛等,無執著清淨心、菩提心和空性見中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
一切無執著是福德資糧,配合空性見就是智慧資糧,做一次荟供同時圓滿福德和智慧資糧,就是「大荟供」。
荟供應注意的戒律
1. 大家一起進來壇城,禮佛叁拜後,年長耆德者先上座,也可以說是年紀較長、受持戒律較多、較久者。
2. 阿裏班禅在叁律儀論上,另外提到:「真傳及具有智慧者爲重。」真傳意思是傳承清淨者,具有智慧者意思是具有證悟的人先坐,就是大家低頭表示禮敬這兩者先入坐的意思。
3. 金剛師兄弟間不可相互開玩笑,或供養中有人做錯而取笑等,這都是墮罪,屬于違犯八支分戒律的行爲。另外如:荟供中,身口意叁門放逸、爭論、開玩笑、聒噪等。有所違犯即應當下忏悔。
4. 「壇城中所有金剛師兄弟都是本尊的眷屬」以這樣的心念享受這個荟供;「所有荟供品都是智慧品、加持物」不可以有這個好、那個不好的分別念,應淨我們一切凡庸的念頭和行爲。
5. 「染有性罪業者及違退失罪過者,諸不淨資具等,如蛇入懷疾棄舍,以狐狸之大禁行,落舍善緣當斷之。」意思是一個違犯戒律的人,可以來參加荟供,帶來的荟供品也可以放,但若他根本不想忏悔,屬于完全違犯這種的供品,就不可以放在一起。以一些方便法退回或另放一邊。
6. 「其謂當舍不合宜之荟供物、邪命等諸類」所謂邪命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騙來或換來的物品,以小換大或搶回來的東西等等方式而做的。這種荟供品不可用,若必用時,亦當如法處理。
7. 當荟供品擺好後,好看的、自己喜歡吃的,拿起來先吃一點點或心想著這個很好吃,荟供完後我要多吃一點點等,這些都是過失,屬于不淨資具。
8. 荟供狼食,有兩種。一種是將要荟供的供品也吃掉,另一種是剩下來的供品要與大家一起分,或是給外面沒有來參加的人都可以。如何分?怎麼處理是屬于事業師的事。一般都是當初即允許、交待其他的人代分,最後剩下的,也應請示允許後即可。若無允許就吃或擅自跟大家分完,也叫「荟供狼食」,變成荟供裏的狼了。
等等諸種過失,均應避免違犯,有犯馬上忏悔,如此所做、已做都圓滿,二資糧自然圓具!
謹祈諸位法行圓滿!阿彌陀佛!
中華民國噶陀仁珍千寶佛學會 編輯小組 恭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