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個故事)
南朝有一位傅大士爲了化導衆生,便先來勸化他的妻子,發起道心,施舍田地産業,設大法會來供養諸佛大衆。他作偈說:
舍抱現天心,傾資爲善會。
願度群生盡,俱翔叁界外。
歸投無上士,仰恩普令蓋。
剛好,那一年又遇上大荒年,大家都普遍在饑餓之中,他從設立大會之後,家中已無隔宿之糧,當他的同鄉人傅昉、傅子良等人進山來作供養時,他又勸導妻子,發願賣身救助會費。他的妻子劉妙光聽了以後,並不反對,就說:“但願一切衆生,因此同得解脫。”大通二年(528)叁月,同鄉傅重昌、傅僧舉的母親,就出錢五萬,買了他的妻子。大士拿到了錢,就開救災大會,辦供養,赈濟窮苦人。他發願說:“弟子善慧,(傅大士又名善慧),稽首釋迦世尊,十方叁世諸佛,盡虛空,遍法界,常住叁寶。今舍妻子,普爲叁界苦趣衆生,消災集福,滅除罪垢,同證菩提。”過了一個月,那位同鄉的傅母,又把他的妻子妙光送回山中來了。
從此以後,許多人都受到他的感化,也有人捐供全部財産作布施,大士都爲他們轉贈于窮人或修道的人。他的事迹,由此也傳播開去。但是,“謗隨名高”,汙蔑他的謠言也愈來愈多。但大士不以爲忏,反而增加他憐憫衆生的悲心。後來梁武帝多次召見他,備受敬重,並留下了他的許多神奇逸事。
這是曆史上的記載。傅大士(傅翕)賣妻鬻子、種植蔬果、爲人傭作、與妻子妙光共同設法會、廣布施的慈悲精神曾經感染過無數的時人,他被視爲彌勒菩薩的化身,以增進一己之善,帶動和激發他人之善,這就是智慧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