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尊嚴
白雲禅師著述
身、語、意叁者,于“業”的造作,語言占了十分之四,也是最容易造成自毀毀他的業源;或謂“口業”與“口德”,無非語言的運作,決定“善惡”的效用,而運作的動力,則取之于“修養”,表現其效用的饒益性。
世人多以“意氣”行事,往往但逞口舌之能,不計可能産生的作用,以至自毀毀他,遺下不堪設想的後果;因此,戒律所製,曉以“不犯”的利害,方始進入“道”的修養,清淨與生俱來的業力。
語言的造作行爲,于“戒”的規範,雖然衆所周知,但是,面對“兩舌、妄言、惡口、绮語”之時;若果有意“莊嚴”語言,不涉染汙垢穢,則唯獨但具“修養”,方可表現“清淨”的內涵!
佛陀的教法中,以“人”而闡述法要,即在針對“人”的缺失而廣宣;所謂“應病”而與藥,無非給予淨業顯道的道理和方法,使得佛法所強調的“解脫”之道,務期圓成“如是”的旨趣!或者說,佛陀教化衆生,因衆生爲業所縛故。
因此,語言的修養,流露于“口”的智慧,形成護己護他的尊嚴;一方面是“戒”的維護,一方面是“德”的聚力,更可以說是“道”的遵循,亦即是所謂的依教如法,淨化“業”的纏縛,求得成就的自在和灑脫,不爲有所毀傷的任何造作而牽累!
所以說,語言的尊嚴,全歸:
不兩舌,無有是非。
不妄言,交往互信。
不惡口,彼此無怨。
不绮語,是善知識。
您以爲,如是的言說,能說不是“道”的修養,頗具功德力,決定饒益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