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恩之識
白雲禅師著述
古有“一日爲師,終身爲父”之說,雖然,此說要求太苛;但是,“師”之一字,如果定位在“色身”之養,“法身”之育的話,則“養育”之“恩”,便是非常莊嚴的事了。
師,于四分戒品中說:
“師者,授道之師也。”
又說:
“凡諸比丘(尼),同一師學,當須和合,歡喜無诤;猶如水乳,于佛法中庶得增益,是名一師。”
師之種類,于釋氏要覽中說:
“師有二種:一者親教師(和尚),即是依之出家。二者依止師,即是依之禀受叁學(戒、定、慧)。”
師恩之說,于釋氏要覽中說:
“師長恩:謂出家之人,蒙師剃度教誨,授以經業(道);既得善知識,講明妙道,開發慧性,是爲師長恩。”
從上所述,當知“尊師重道”,理念建立在“尊師”之恩,“重道”之德;同時,亦可肯定“師恩在德”,非是師生(徒)關系而已。
無論如何,爲師者當具德養,方能受弟子的尊重,也就自然地“恩德”不忘了;不過,身爲出家之人,更須體會“法身”成之于“師”,“色身”養之于“父”,故謂之師父!
人,在我們這個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理念中,是建立在“天、地、君、親、師”相互之間的“倫常”上;也唯獨如此,才能肯定相互之間的厲害關系,以及“生”的存在條件與價值。
因此,世儒中也有釋師之德者,謂:
“傳道、授業、解惑。”
依此德行,故說: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如果,能夠加以“色身”之養的話;那末,即便是是師亦是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