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僧尼的叁方向

  僧尼的叁方向

  白雲禅師著述

  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一切均在提升和改變中。

  佛教的宗旨,在普濟衆生,饒益群命。

  出家佛子的使命在荷擔如來家業。

  綜是立論,身爲菩薩行道的中國比丘與比丘尼;處此進步的時代,實踐佛教的宗旨,荷擔如來的家業;當知法住的發揚光大,必須適應時代,奉行宗旨,興旺家業,方能名符其實的“佛光普照”,使得無量無邊的沙界衆生,普遍地獲得佛法的饒益。

  于是,教下的出家僧尼,不只是但現僧尼相,更行僧尼事;在進步的時代中,責無旁貸地實踐佛教的宗旨,將如來的家業發揚光大!

  因此,一旦出家爲僧尼,雖然不定個個爲“法”之“師”,但必須選擇如下所舉的叁條道路之一:

  一者、學戒修定,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而後弘法利生,普濟群命,即法師之類。

  二者、學戒修定,于佛法建立正知正見;而後聚積善信功德,普濟群命,即慈善工作者。

  叁者,學戒修定,常住法海,于僧伽藍中,盡諸本份,老老實實的追求解脫之道。

  如是叁者,叁種方向,身爲僧尼者,必須取其一;方不負信施,方稱知道,不至爲“披毛戴角”而憂煩。

  或許,有人欲說,僧尼之道,在“了生”、在“脫死”;但求遠六道輪回之苦,出叁界而般涅槃,何言如是叁種差別之行?!

  但是,菩薩行道,非聲聞緣覺者;所謂“自度度他”,“自覺覺行”,不正佛陀教化弟子的正知、正見、正行麼!

  楞嚴經中說:

  “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又說

  “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又說

  “我雖未度,願度末世一切衆生。”

  

✿ 继续阅读 ▪ 菩薩心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