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虛、禮讓、共識
白雲禅師著述
謙虛、衷心學習的表現。
人,講求面子,強調自尊,唯恐比別人矮了半截;即使是技不如人,或者是有所理虧,亦不願坦然承受,甚至“羞愧”成怒,竭力隱覆蓋藏,蠻像個充滿了氣的氣球。
因何如此?只爲欠缺謙虛故!
禮讓、知書達理的修養。
人,異于其他動物,乃是曆經家庭、學校、社會、自我等不同的教育,方能知仁知義,循規蹈矩;當然,同樣也有不仁不義,行爲乖張的。不過,任管如何,如果知書而不達理,則同于有教而不育,識修而不養;那末,是人而等下,異于其他動物之表相而已。
共識、維護總體之特色。
個體是總體的組合分子,如毛之附皮,利害相關,存亡共處;但是,利害存亡,仍歸相互之關系,畢竟生住的價值,得依“特色”之可珍貴。譬如:
“天下叢林,各有家風!”
家風標示特色,乃是行者的導引,亦是修行辦道的依憑;僧團是總體,分別不同的山家,行者是個體,崇向山家之特色;爲了維護總體,爲了闡揚家風,必須以表現和修養,诠釋家風的可珍可貴之處!
因此,建立共識,闡揚家風,少不了謙虛的表現,禮讓的修養;何況身爲佛子,講求行舍,以慈悲的心念,廣被無量無邊的衆生,肯定僧伽爲尊寶,確立人天之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