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深入“經”藏

  深入“經”藏

  白雲禅師著述

  學佛行者,當學佛之法,如法之行。

  譬如:各家各宗,皆具經之依典,論之參考;所謂依法不依人,即使是世親、龍樹、馬鳴等菩薩,所造之論,是依經典而提出心得報告,並不能代表佛說之法。

  吾人同樣是學佛,學佛陀之法,當依經藏爲“法”的依皈;切記、學佛不是學人,更不是學人法。

  譬如:學習律法,當以律部而爲依皈,方能確知佛陀製戒;無論戒的任何方式,其體爲何?其用爲何?其相爲何?其境爲何?也就是說:製戒的宗旨,用意,精神,以至緣起等相關的問題;尤其,不可憑自我意識而揣測,或者,依後人的知見而認定爲佛的本意。

  叁皈中說:

  皈依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不過,必須知道,經文不能從“字”義而解,必須了知“法”之所在;知“法”不是探究即能發現,必須有正知正見,如實行證的善知識開導與釋疑,才不至淪于瞎摸的流弊。

  總之,經是依典,論供參考;吾人遠佛時遙,知識難求,最好的修學方法是:

  多看、看原典,看不同的注解。

  多聽、聽講解,聽不同的講解。

  多問、問所疑,問不同的善德。

  依叁多之法,搜集許多的資料,然後作比較而行選擇;就這樣,不斷的搜集資料,不斷的比較,不斷的選擇;久而久之,可以從一個吸收者而成爲消化者;終究,不僅只是一個擁有者,而且,可以成爲一個靈活的運用者。

  皈依法,如入寶山,不僅要發掘寶藏;而且,必須使其發揮實際的效益,圓成其珍寶的利樂功德。要不:

  何以稱之謂、深入經藏,而能達到智慧如海的饒益性!

  

✿ 继续阅读 ▪ 貼心話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