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無所住心
白雲禅師著述
當貪欲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隨業風激動,趕緊藉“戒”功德水澆灌,便可以使五蘊清淨,不至承受熾盛之苦。
當瞋恚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隨業風激動,趕緊藉“定”功德水澆灌,便可以使五蘊清淨,不至承受熾盛之苦。
當愚癡之火升起,切莫任它隨業風激動,趕緊藉“慧”功德水澆灌,便可以使五蘊清淨,不至承受熾盛之苦。
學行覺悟之人,依戒定慧而修養,旨在針對吾人的貪瞋癡;若欲入達“不”的境界,唯有不犯、不亂、不癡,才是清淨無漏之道!
因此,爲了靜寂業風,調適五蘊,老衲提示了想、行之間建立起間隔的理念;同時,更明確了于理念中進一步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面對“業感”發動之時,改變自我的有爲,消除有所的內涵;使得五蘊轉向皆空,然後必可突破而圓成無爲!
當然,從有爲及有所,從有爲空及有所空,以至突破有爲成無爲,遠諸有所成無所,圓滿應無所住心的修養,並非是佛道的極至;必須從有、從空、從無而恒常護持,達到生滅滅已,寂滅爲樂的湛然清淨境界,才是明妙圓覺與圓慧的殊勝究竟的佛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