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語攝
白雲禅師著述
人的聽覺分別,不可以說“不對”,但可以誠懇的告訴他“錯在什麼處”。常言道:
“人,不一定喜歡戴高帽子,如果把話說得中聽一些,總是令人舒暢的!”
其實,話,好不好聽,並不在乎言句的含意,卻非常在乎說的語氣;從來,古今中外,凡屬有情衆生,無不是依“聽覺”的感受,決定自我的分別意識!
雖然,眼睛所見,更容易混淆自我;但是,見了之後,往往會找機會,印證所見的真實性;基于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是“人”類不容否定的意識作用;即使,“色、聲”的塵境,原本來自個己的“五蘊”變動,也沒有人願意循“受、想”之時,作一番慎思谛審。
因此,語言爲溝通情感的橋梁,少不了從事語言的修養,幾乎是人類必須的課程;就像是吃飯必須注意營養,最好是了解吸收者,是否能夠消化;不然,亂吃,猛塞,結果將是無可避免的後遺症。
懂得了這些道理,應該了解爲什麼說:
“說話是門境界最高的藝術。”
佛門同道!如果有心從事“度他”的工作,立意成爲大慈悲的弘法者;請注重,修養平常待人的“口德”,方能建立令人“信服”的道德莊嚴!如果,但趁一時的“快感”,你即已經在“拔舌地獄”挂了號,遑論是身爲人天師範哩!
切莫小看了。
因果不饒人,是佛教“化人”的經典之作,任誰也不能“抹煞”其利與害;尤其是荷擔如來家業的僧尼,請先從“口語”上下工夫,培養你必須具備的語言力,最好能達到以“愛語”而攝伏衆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