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我
白雲禅師著述
出家佛子,荷擔如來家業,爲天人師;應該具備的人生觀,必須是完全的沒有自我;無論是自度而成佛成菩薩,或者是度他而饒益群命。
如何是完全的沒有自我?
在表面,似是消極的行爲。
于實際,卻是積極的作法。
譬如“孝道”,以子女舍親爲僧伽身,世人往往認爲不孝;父母生養之恩未曾酬報,卻棄置不顧,但以個己而行爲,太過自私。殊不知舍俗出家,是暫舍“小孝”而行“大孝”;正因爲父母恩重,必須感恩圖報,所以更不可忘失了無始以來,生生世世的父母;除此,重恩的對象,尚有國土、國主、師佛等恩德,悉皆虔誠酬報!
爲什麼呢?
國土是寄生之處,有國土才能建立家庭。
國主是治理國土之人,國之安危關系家庭的安危。
師佛是人類智慧的開啓者,衆生的無明迷惑,均賴智慧的突破。
因此,古有名言,謂:
出家事業,非將相之所能爲。
爲什麼呢?
基于出家佛子,必須遠五欲,離八風,從事叁學,五明,十德的修養;爲道法,爲衆生,犧牲奉獻,完全的沒有自我。
同道們!如何才能做到呢?
面對慣于染著而起分別的“自我”,當受想發動之時,最可靠的辦法,就是:
認識清楚,問題的緣起。
了解透徹,變動的內涵。
以五重唯識的觀法,以叁摩缽提的禅法,以天臺止觀的教觀,以緣起性空的中觀,以法界無礙的谛觀,甚至觀無量經中的十六觀法;舉凡佛陀之教,但能谛審覺照,必然于中發現許多,可以把握完全的沒有自我!
大德!唯有突破自我,才能發揮意識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