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閉關的知見

  閉關的知見

  白雲禅師著述

  在中國的佛教叢林生活裏,對于“十夏”以上的禅行者,或者說是“靜思”的修行者,往往享有獨處潛修的方便;也就是所謂的“苦行”,或者稱作頭陀行。通常,傳統式的方法,大約有如下的幾種:

  ①語禁——口業占十業之四,行人爲修養說的功德,惟恐造作惡的口業,故有行修語禁的法門。

  ②食禁——食爲五欲之一,因貪食而危害健康,尤以腸胃負荷過度,以及營養過剩,油脂過多,或偏食,或精食等,最容易造成疾病,毀傷色身。

  ③足禁——爲偏好遊化,結緣攀緣,而願之所系,不能舍諸善緣;故設“界”局限行止,以不逾越界線爲範疇,仍能隨緣接引衆生,廣結善緣而行“足”禁之法。

  ④關禁——爲行度化,自感修養不夠,故取獨居,遠離塵俗,暫舍衆緣;設叁年,或一年,關禁潛修,增上學行,務期精進而達勝境界,是爲關禁的旨趣。

  (注:中國有生死關禁之作,系以行將舍報爲時機,設叁年或一年爲度,于關房中究竟解脫,如臺灣的慈航法師。)

  總之,行禁之道,非同小可,乃是沙門必須體驗的曆程;可以說,是清淨身、口、意的實務修養之道。因此,禁製的法門,不僅是維護修養的正常作法;更是基于自我修養的不夠,而行潛修精進,作爲忏悔的方法。

  

✿ 继续阅读 ▪ 忏悔之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