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情識的作用
白雲禅師著述
身、口、意,是人造作之本,造作的原動力,是自我的情識作用;情識緣起于欲,欲緣起于貪,貪的內容,不外財、色、名、食、睡。
情識的發動,相應于外的,依色塵緣境而變化,相應于內的,依記憶經驗而變化;不同的變化因緣,形成不同的作用;但是,無論如何的不同,總歸都是“人”的堪忍之苦果。
然而,人,個個從情識而來,隨情識而去,短短的幾十年,爲情識,銷磨殆盡;幸虧,佛陀降世,慈愍衆生,廣弘覺悟之道。謂:
情識,雖然爲貪欲所迷惑,若能把握住情識的變化,轉有欲的迷惑,成無欲的覺悟;那末,情識的作用,便可以化業我而爲道我,必能入達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的勝境地。
如是行者,方稱如法的學佛沙門,所擁有的,必然是:
常住于自在的出離情識。
行舍于衆生的饒益功德。
于時空中暢通無礙。
于弘願寂默能仁。
同道們!學佛須信佛,信佛須修行;唯有老實修行,才能成就佛道。尤其是身爲僧伽者,不僅要畢生將自我投入修行,更須以所有修行功德,也就是修行的知識經驗,幫助自己以外的他,或者是她;而且,必須是佛陀的覺悟之法,不是自我的意識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