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培養
白雲禅師著述
不傷害他人,也不傷害自己;當然,最好是幫助他人得到利益。
因此,先從“不要一味的計較”上下手,進而時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現前所擁有的”。或許,有人要問:
“如何不計較?如何去珍惜?”
衆所周知,佛菩薩以“慈悲”待衆生;唯有培養慈悲之心,才能行于不計較,去珍惜的生命流程中。
慈悲的旨趣,是生命流程中的內涵,建立在拔苦與樂的前提之下;生命的關系者,總不外“人”與“事”,基于相互間的運作,必然發動每一個體的欲望;因而,多少分別意識便隨著變化,産生不同的作用,展現于人與事的時空之中。
這,有意或無意的,問題發生了。
但,卻也是認識問題的時刻。
所以,當問題的時刻來臨;如果能夠面對問題的關系基因,從中著實的能認識,能了解,必定會發現忽略了的許許多多。
什麼是忽略了的?
一味的計較,從不曾珍惜。
假若,認識了計較,了解了珍惜;那末,凡所有的問題,隨即迎刃而解了;人與事的內涵,將會是慈悲的生命流程!
您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