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七講演 叁心念佛

  叁心念佛

  阿彌陀佛,各位師父慈悲,本來是說今天請老和尚下來,我們失望了,所以還由我來饒舌。

  這幾天一直是我一個在給大家說,不管大家有沒有受用,我倒是說的挺累的。先說了爲什麼要打七,兩個理由。又說了什麼是七,說七等價于末那,又說在不影響別人的原則下,你習慣于持咒、念佛、參禅等法子現在還持咒、念佛、參禅等,這都可以,都算廣義的打七。昨天又說了你若一精進的話,就會出現境界,那麼怎麼判定呢?說若是真佛境界,真佛有“慈力加佑,令心不亂”,那麼,我們現在看見佛了,還能夠心念轉失,那一定是有問題,這些呢,其實都是打七理論,而不是我們的打佛七理論。但講因明時,我給大家說過一個內包量,那麼,在打七中適合的理論在佛七中同樣適用。但是,大家可能心理上總有些兒不舒服,那麼,今天呢,我來說說打佛七中的事兒。

  我還是隨口說出,大家擔待點兒吧!

  我來說說叁心念佛。什麼是叁心呢?一個是直心,一個是深心,一個是回向發願心。但實際上呢,叁心念佛的叁心,就是信與願,那個念佛是行。

  信願行的信,是信極樂世界,信阿彌陀佛,願是願生極樂,面見彌陀,若你念佛沒有信願,你就不得往生,你念佛功力的大小是決定你往生品位的高低的。

  叁心中的直心,就是至誠的,直是質樸,而我們現在的心眼兒呢不是直的,而是曲裏拐彎兒的,一肚子花花腸子,專動心思計謀,這樣一來呢,就是虛假的,整日裏都是假面具,所以,我們念佛時,要照顧住佛號,千萬不要想去玩什麼花招,你與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玩心眼兒,你能玩得過他?不行的,你在他面前只能老老實實,把佛號從口中出,耳中進,反饋于心,心口相應,不然就不行。

  深心呢,善導大師說就是信心。我一定要見彌陀,不然不行,別的誰來也不行。

  回向發願心,回向就是把我們的功德回向西方。

  這個回向已經被我們佛教徒說爛了,但仍然不清楚。比如你掙了錢,孝養父母,這就是把掙的錢回向了父母。你養活一家老小,那就是掙的錢回向了家人。你把錢施給了討飯的,就是回向了討飯的。施給了叁寶,就是回向了叁寶。有些人呢,掙點兒錢自己吃喝了,這是回向了自己,更可憐的是把錢鎖在抽屜裏,連自己也舍不得花,這就是不回向,最冤枉了。

  我們現在呢,要把功德回向極樂世界。

  憑叁心念佛,一定往生。叁心念佛,還是信、願、行。現在有個本願法門,它們強調信,本來是信、願、行,叁者是成鼎足之勢,我們知道,叁角形最穩定,信、願、行就是叁只鼎足,叁者平衡了,才能寶鼎穩當,現在的本願法門就是把信這一鼎足給加高了,當鼎足中有一足高于其它兩足,鼎就要歪斜了,歪斜的厲害,鼎就要倒了。現在人們在批本願法門,前幾天仁德大和尚還追查本願法門的事兒。以前我搞《甘露》,有一次,仁德大和尚轉來上海鄭頌英老居士的一封信,信是鄭頌英老居士推薦了一篇批本願法門的一篇文章,因爲主要搞本願法門的聖蘇,是仁德大和尚的徒弟,師父怎麼能管住徒弟呢?文章寫得很長,但我看後覺得不行,文章中說的不是說不對,但文章自身的邏輯有問題,本願法門雖然少提甚至不提願與行,但沒有否定願與行,人聽話得全面,文章中說人家否定願與行,沒說就是否定?這算哪門子邏輯?我說你有手,根本沒有說到你的腳,你憑這個就說我否定你有腳,怎麼能行?我就給提了修改建議,打電話與作者商量,誰知道作者說,你一個毛孩子怎麼能改老人的文章?那我就沒有辦法了。不過,後來我看見這篇文章在某家刊物上登了,登了就登了吧。

  憑這叁心念佛,絕對往生,若不往生,一定是你沒有真信切願,爲什麼呢?因爲,佛是依心而有,心是依佛而立。要說心,全佛皆是心,要說佛,全心都是佛,因爲全佛都是心,所以心外無佛,因爲全心都是佛,所以佛外無心。佛不異心,心不異佛,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大家會說,你這不是禅宗嗎?對,就是禅宗。你問,現在說淨土哩,怎麼扭到禅宗了呢?禅宗與淨土宗,所不同的只是行門而已,它們本來就是通起來的。佛與心,無二無別,所以,阿彌陀佛,是我心中之佛,我的念佛心,是佛中之心。

  佛是橫遍豎窮不可思議,心也是不可思議,佛是心佛,心是佛心,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其實念佛,就是以自己的佛心,念自己的心佛。若你妄想分別,心外求佛,佛外求心,那是外道。

  說到底,爲了使你不入外道,只能有叁心:直心不曲,深心不退,回向發願,然後一心念佛。

  有人說了,極樂世界是假的,我們性中本具,彌陀佛是化城。錯嗎?當然錯了!在以前,我給大家說的,極樂世界是化城,現在還是我給大家說,說極樂是化城是錯的,爲什麼呢?

  性中本具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道加上四聖,四聖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你心念了十法界中的任何一法界,便是哪一法界,你心念佛了,就有佛法界,你去念的是叁惡道,佛法界咋能現前?法界也是緣起的,你不念佛法界卻佛法界現前,這就是破緣起法,還是不對。

  有人說,不必念彌陀,我們的心就是佛,念佛不是心外求佛麼?

  那麼我說,念佛是心外求佛,你不念佛,不是佛外求心麼,你向佛外求心,還是心外有佛呀~~心外無佛,你何必離佛而求心呢?心外無佛,佛外也就無心,心佛不二呀!

  當然,淨土宗實際上還有一些“不傳之秘”,今天我就不能給大家說了,所謂“不傳之秘”就是不能夠給大衆講,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不能夠堪當,到什麼時候才能給你們講呢?這要看機緣了,當什麼時候我看中你哪一個人了,再給你單獨講。

  維那師父給我講,每次我說的時間都沾有點兒長了,今天就說到這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