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境界
師父們慈悲,阿彌陀佛。大家一聽我這一句阿彌陀佛,可能心中就會想:又來了,這家夥又來了,不會說你又來瞎扯。確實是,這幾天呢,我每天都耽誤大家寶貴的念佛時間,要嘟嘟嘟地說上一會兒,象長舌婦一樣,大家擔待了。我耽誤大家寶貴的念佛時間,向大家禮謝了。
淨空法師大前年來九華山佛學院,就在咱們的大殿前邊兒,講了一個小時的開示,後來我給記成文字,登在了甘露雜志上,名字叫《孝親尊師,漫敘菩提》,是二十期還是二十一、二十二期,我記不得了,不過呢,當時我記錄成文字稿後,藏學法師給作了調整,說是調整好聽一點兒,其實是作了大修改,改的已經完全不是淨空法師講的樣子了,藏學法師的理由是老法師是順口說的,聽著還可以,單記成文字後細品,會覺得老法師的思惟簡直是混亂的,就給改了,改動確實很大,當時我再看就覺得心痛,後來,雜志上登出來後,有居士們翻印了不少,我就感到很不妥,當然,是從出版角度說的,因爲已經改的面目全非,確沒有經老法師過目。
在老法師的這次演講中間,有這麼幾句話,說,年輕法師講法,大家一定要來聽,聽過之後,你還得給小法師提意見,說哪兒哪兒講的不圓滿,這樣呢,就可以促使小法師增長。這幾天呢,大家聽我在這兒說個不停,每天都講一次,晚上呢,還有小師父來給我說,對小師父們的成全,我只能說一句阿彌陀佛了,可惜,我對小師父們還不能夠叫上來名字,很抱歉。
道家有一句話,叫大道無言,對佛教來說,就是智者不言、聖者無言,因爲真經無言。須菩提在般若法會上請問釋迦佛,應如何降伏其心,世尊是先默然了一會兒,但是呢,他看到在場的大衆皆不明白,又才解釋。世尊最先的默然,本是最好的解答,可大衆不懂。在《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這部經在續藏經第二冊上,好象是這一冊的第二部經,第叁部也還是這部經,是不同的譯本,這部經沒有注譯者的名字,而且缺字很多,不過呢,還能讀成。說大梵天王獻花供養佛陀,佛接過鮮花,確是不發一言,大迦葉展顔微笑,世尊才發話: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與摩呵迦葉,從此,禅宗就誕生了。《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到了西天,佛祖先給的是無字真經,唐僧師徒發現是空白本子,就又轉回西天,佛祖又給了有字經本。釋迦在臨終時說:我四十九年一字無說,誰要說我說法,那是謗佛。
這些呢,都是說,真法是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所以,說話者,那是下等人。各位師父在這幾天中,一句佛號而已,那是上等人,我呢,嘟嘟個不停,這就是下等人了。
我在這裏說,第一天說了爲什麼打七,第二天說了什麼是七,第叁天說了如何打七,其實呢,在座的各位都比我更內行,《達摩祖師》錄像上最後達摩祖師將要西行,就考考衆弟子的工夫,最後有一句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正因爲我不知,所以我才敢言,就象相當年小學生們批孔子一樣,只有小學生們才敢批。一流的學者不批,他們尊敬孔子,一般人你根本沒資格去批孔子,因爲你根本不懂孔子,只能恭恭敬敬地把孔子供在一邊。小學生們對孔子一無所知,無知者才無畏,所以敢批。
禅宗是不立文字的,但各宗之經典結集,禅藏的份量最大,現在有律藏、天臺藏、禅藏等,禅宗的各位曆代祖師,最前邊兒的文字最少,比如迦葉、阿難等,根本沒有著作,越到後來的祖師,著作越多,宋、元、明、清的禅宗祖師,語錄竟然動辄數十卷甚至上百卷之多,但真正的禅宗越來越沒落。當然,其它派之所以書還沒有號稱不立文字的禅宗多呢,這是因爲其它宗派都衰落了,只有禅宗一直延續下來,假如說其它派也是一直傳下來,中間傳承不斷,書一定會超過禅宗的。
禅宗是先時興盛,後來文章越來越多,禅宗也就越來越衰了,這是自然的,因爲與“不立文字”的宗旨越來越遠了。
真正懂行的沒話可說,我不懂打七,才在這打七期間說個不停。可是,我要說,正因爲我什麼都不懂,所以才敢來瞎扯。我自己用不上功,我才來說讓大家用功,我自己腿疼腰酸,還告訴大家要好好坐,說你們誰若腿子不好,就下座到蒲團上跪一下。但大家看我,也是坐不住,爲什麼不帶頭下來跪呢?這就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當然了,當然允許州官放火了,因爲人家是州官呀,有事兒人家可以擔待,你小老百姓能擔待起嗎?州官與百姓不能比。在梁朝時有一個州刺史,因爲當時不太平,而且暴民勾結亂賊,州官想解決這個問題,他與手下商量,說的法子很有意思,大家聽聽。他說,“我欲盡殺城中百姓,可乎?”州官就是州官,這個絕法估計一般人想不來,吏曰:“若此,租賦何所出?揀可殺者殺之可矣。”州官與百姓就不一樣。
大家看,在佛學院,我要求大家作這個作那個,可我自己呢?作好了沒有?沒有!有人說,你教務長不帶頭兒,只讓別人做,當然不行了~~其實不是的,過堂、打隨堂普佛之類的我有缺的,但出坡勞動我還都帶頭兒。爲什麼佛事我不帶頭兒,我說什麼都是找借口,現在就說沒原因,哪怕我不做,也得要求大家做,爲什麼?只有狀元學生,哪有狀元老師?我做不來也得要求你們做。我自己沒功夫,腿疼,還說讓大家下座跪蒲團呀什麼的,當然得這麼說,你們不能給我比,我沒出息,但你們要有出息!
前次仁德大和尚下來,我們給他提了一些意見,說別處的佛學院都怎麼樣怎麼樣的,看我們是否能向他們學學,大和尚說:不行!我們是九華山佛學院,我們這麼做是按我們自己的規矩,不給別處比。
有小師父說,咱這算什麼打七?根本不合規矩,人家的打七都是念四字名時合掌,而我們確不讓合掌,非讓到最後一記引磬才讓合掌;人家打七都是參加的人越多越好,咱卻是禁止外人參加,等等還有很多。我告訴大家,我們的這次打七絕對符合規矩,我們符合我們自己的規矩,我們爲什麼不讓居士參加,也不是平白的。在今年上半年,我到合肥參加新聞出版會議,有居士去找我,要問些問題,可我不認識他們,但他們認識我,說是參加過咱佛學院的前次佛七。當問題說完後,他們說到了咱佛學院的佛七,說咱佛學院的佛七還沒有他們居士們自己打七時緊張,他們既然這麼說,讓他參加還不如不讓參加,因爲不起好作用,所以,這次就禁止所有的外人參加。
我們這兒是自己的規矩,打七用的也是自己的規矩。你說,我們打七這兒不合規矩,那兒不合規矩,不對的,我們都合規矩,我們合自己的規矩!不讓居士參加是誰的規矩,我們自己的規矩!不是四字佛號就合掌,這誰的規矩,還是我們自己的規矩!當然,規矩也是有時限的,當它完成它的曆史使命之後,就讓它退出曆史舞臺,我不做這教務長了,或者我們至少外相上作好了,腿子不疼了,能座那兒兩個小時一動不動,那就讓外人參加,咱這規矩就改。當然,修行是心地的工夫,你說你外相上也作不好,心地上能有多高的工夫?騙人的吧~~況且,居士們咋能知道你心地的工夫有多高,他們不就是看你的外相嗎?
咱今天是說境界的,就收回話題,說說境界問題。如果說,我在佛七時,念著念著,忽然看見佛現身了,在西北就有這麼一件事,大家正在念佛,忽然看見在殿堂的中央大佛像上,有一尊小佛,從大佛像的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一直繞了好幾分鍾。這些現象呢,後來還在一家佛教報紙上登了出來,認爲是佛七的感應。
地藏經上說,人在臨命終時,有惡道鬼神或冤親債主變化做佛菩薩的形象、你的父母親人的形象來找你,打七的時候也會有這情況的。宣化上人解釋說,本來你在六道中輪回,冤親債主想找你什麼時間都行,現在你要跳出叁界,那些冤親債主怕你跑了,怕你賴帳,所以此時趕緊來幹擾你,來找你討帳。此時,你就得注意了,有佛菩薩現身,那到底是好現象還是不好的現象呢?怎麼判斷?淨空老法師說,一個人修行,一定得選定一個依靠的本尊,比如阿彌陀佛,或者是地藏菩薩,我們平時就時時不要舍離,此時呢,你看吧,惡道鬼神或者冤親債主變化做佛菩薩,你就認定你的本尊,若不是你的本尊阿彌陀佛來,不是你的本尊地藏菩薩來了,你就不去,老法師說,惡道鬼神或者冤親債主可以變化做佛菩薩,但他絕對不能變化做你的本尊,爲什麼?護法神會幹涉的,老法師說,若惡道鬼神或冤親債主變作除你的本尊以外的其它的菩薩形象,護法神是不幹涉的,因爲你欠冤親債主的債,人家來討,那是天經地義的。——注:我記得不是淨空老法師說的,是日常法師說的,這裏法師說錯了。
老師太圓寂了,她在世時經常給我講“阿彌陀佛隨他去”的故事,說一個人修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了,他說,阿彌陀佛隨他去,不理。
我們現在看見了佛,你“阿彌陀佛隨他去”,這就是好的。有的人一看見佛了,能歡喜得把佛號給保持不住了,要告訴別人,想讓別人也看看,這就不好了。爲什麼?在玄奘法師譯的《稱贊淨土佛攝受經》中有一句話:“以佛慈力,令心不亂。”不亂即純一,就是保持在佛現身之前你在幹什麼還幹什麼,若是真佛,佛能以慈力,令你的心保持該幹什麼還幹什麼。現在佛來了,你心念卻失了,不念佛了,這就不對了,肯定不是真佛。我們得思惟判斷一下,當然,這是需要平時用功訓練思惟判斷的,若現在境界來了,你現在才開始判斷,這就已失正念了,平時訓練好了,當境界一出現,你立馬就可以判定出來,就象物理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同時起作用才行。
這是一個人看見佛菩薩現身的情況,若許多人看見呢?那一定是皇帝的新裝。爲什麼,因爲我們是凡夫,佛菩薩現身,這是看你修行工夫的,你說我們平時呢,你能看見這張桌子,我也能看見這張桌子,這是業力的關系,業力大小差不多,所以你能看見我也能看見。業力與工夫是絕然不同的,所以,大家都可以看見桌子是行的,但都看見佛菩薩現身就不對了。
我們的黎老師說過一個事兒,說他去向宣化上人請教一個問題,宣化上人就很嚴厲地說他:“你這個魔種,現在我能看見前邊兒有佛菩薩,你能看見嗎?”宣化上人能看見,黎老師看不見。不一樣的!工夫與業力當然不同了。
我的這些話只要出了佛學院就不適用了,因爲現在的資料上常有這樣的事兒,什麼地方舉辦法會,有什麼什麼瑞相出現,有什麼菩薩現身,當時在場的大衆都看見了。我們要時時把握住一點,佛教的一個中心就是成佛度衆生,這個呢,我在課堂上講了。整個佛法我把他總結成一個中心:成佛度衆生;兩個基本點兒:緣起論、業力論;叁面旗幟:叁法印;四項基本原則:四聖谛;十二條線索:十二有支;叁十七個環節:叁十七道品。根本佛法就這麼點兒東西。六度四攝在《未曾有因緣經》中說是方便說。
雖然我說的是對的,但若衆生不了解,只能壞衆生的道心,那就不能說,所以一出佛學院我剛才說的就不適合了。
也就是說,有些法是大衆能接受的,你就對大衆說,有些法只能小部分人接受,就獨傳也行。五祖傳法給六祖是單傳的,禅宗祖師六祖以前都是單傳的。玄奘法師講五重種姓,也是給窺基法師一個人講的。因爲窺基法師年輕,他沒聽過因明,玄奘法師就給他單講,據說圓測法師在外邊兒偷聽了,窺基法師不高興,玄奘法師說:教你五種姓吧,這是不傳之秘。在窺基法師的傳記上,說:五種姓法,唯付予汝,別人且止。這句話請大家查一下,我記不准了。爲什麼是不傳之秘呢,因爲人都不理解、不接受,所以就單傳給窺基法師一個人了。
當時人們都說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他說有些是不能的,人們引《涅槃經》,若說一定衆生不能成佛,你是謗佛、謗法、謗僧;若說一定衆生能成佛,你是謗佛、謗法、謗僧。我們都引用了半句,本來完整的意思就變樣了。其實這一句經文的前後還是一樣的。《華嚴經》是說一切衆生都有佛性,可不是說都能成佛,兩個概念搞混了。祖師們譯時佛性與種姓,兩個字音同字可不是同一個。爲什麼?大家想一想,阿含經上有四大教法,就是說不管聽誰說的法,都得經過思惟再決定是否可信,舍利弗這智能第一的頭銜怎麼來的,就是有一次佛在說法過後問他:你確信了嗎?他說:沒有,我得想過以後才能決定,因之佛才說他智能第一的。所以我的話大家也得思惟思惟,千萬別被我誘惑。
明天呢,我看能否再請老和尚下來,晚上我給他再聯系一下,若可能的話,讓他來給我們開示。
(今天法師開示了兩次,不曉得怎麼了,錄音機一直不穩定,效果很差,我就按記憶整理了出來。)
《禅七講演 出現境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