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見

  正見

  見,即認識、觀念,也是人們確立生活方式及人生方向的指南。因爲生活經曆和教育環境的不同,每個人的見也大相徑庭。

  見有邪見、正見之分。正見,是正確的認識和觀念;邪見,則是錯誤的認識和觀念。正見能使人通達真理,成就智慧,走向解脫。邪見,卻將增加生命中的無明、執著和煩惱,將人導向黑暗的深淵。

  佛法修行非常重視正見,八正道即以正見爲首,依正見而有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惟有正確的見,才能引發正確的修行目標,培養良好的心態和行爲方式。如何獲得正見?佛教建立了一套常規修學途徑,即“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次法向”。《阿含經》稱其爲清淨聖慧眼,由此方能契入空性,進入見道位。

  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爲不同根機的衆生開設種種法門。無論什麼法門,必以相應的見爲基礎,如《阿含經》以苦、無常、無我爲正見;《般若經》以緣起性空爲正見;《解深密經》以唯識無境爲正見;《圓覺》、《楞嚴》以衆生心當下具足一切如來功德爲正見。

  學習經論,主要是爲了獲得正見。《般若經》及相關論典,可以幫助我們樹立緣起性空的中道見。一旦確立了這種見,不僅可用于解讀般若系的所有經論,還能引導我們以正確的方式認識世界。當然,確立正見的根本在于指導修行,將無始以來形成的我法二執層層剝落,使空性自然顯現。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才能看清前進方向。在修行中,見的作用有如眼睛。擁有正見,我們才明了修行所要證得的是什麼,所要去除的是什麼,遇到障礙時又該如何對治。事實上,佛法與外道的不同,關鍵就在于見。

  佛陀應機設教,爲不同根器的衆生施設不同教法,故經論中的見也有高有低,有頓有漸。那麼,何者爲高?何者爲低?各宗祖師的說法出入很大,但似乎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本宗所依經論之見爲最高。如唯識宗則以唯識無境的見爲最高,叁論宗和藏傳格魯派以龍樹的中觀見爲最高;禅宗和藏傳甯瑪派則以大圓滿見爲最高。

  我覺得,這正是各宗祖師的特殊善巧。估且不去評判這些見的高低,其實這並不重要。對于當機者來說,重要的是,找到最契合自己根性的見。所謂的最高,意義正在于此。正如藥無貴賤,能治病的便是最好的藥。從這個角度來說,各宗派祖師贊歎自宗殊勝,確是一番苦心,並非黃婆賣瓜。

  遺憾的是,後人往往不了解祖師們的良苦用心,弘揚某一法門時,無限誇大其作用,乃至貶低它宗,看不到其它宗派存在的價值。不僅如此,還以偏概全,以一宗之見解讀一切經論,不知各宗皆有自身的見及修行方法,從而引發對立和沖突。

  今天是一個資訊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各宗思想,更應該拓展視野,開放胸懷,在弘揚自宗的同時,吸收它宗長處,建構一套契理契機的佛法修學體系。

✿ 继续阅读 ▪ 能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