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律如儀降伏魔怨
——傳喜法師開示
2009-03-23
前面看了藏傳佛教噶舉這些威儀,也看了我們漢傳佛教的,基本上是一樣的,在降伏魔怨的力量上是一樣的,說明出家人大致上都是一樣的。
展具上面各有不同。因爲藏傳佛教的坐具,大多數還做坐具用,我們漢傳佛教的坐具磕個頭用,一般很少用坐具。他們坐具展開來是長的,可以真正地拜,他們沒有拜墊的,直接展在地上人拜下去,長方形的。起具時,對半起具,就成了坐墊。我們漢傳佛教基本是方的坐墊,長的沒有,這點不一樣。
折具上,漢傳佛教是內折衣、外折具,是這樣。藏傳佛教衣和具的折疊方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很簡單,到漢傳佛教的時候都已經簡化了,藏傳佛教其實是印度原始佛教。
佛教在印度弘傳將近一千五百多年。前五百年佛教是以佛陀在世爲主,主要被保存在斯裏蘭卡、印度、緬甸。那個時候阿育王也派他的兒子到周邊去弘揚佛法,甚至他的兒子都出家了,作爲佛教的導師。
後五百年的佛教主要傳進我們中國,傳進來之後有點改變。像袈裟的著法變得簡單一點,沒有他們那麼複雜。泰國、緬甸袈裟的著法比我們要複雜,它保持著了佛陀時代的。到我們漢傳佛教時有衣環,鈎子一挂就行了。從我們中國傳到日本更簡單了,小肚兜一個,往前面一挂就算袈裟了,佛法的味道越來越少,世俗人喜歡簡單方便。
藏傳佛教是在印度弘揚了一千年以後,基本上被全部移進了藏地,而且保存得比較完好。也加了一些西藏的特色,西藏的那種著裝。所以一般性你們看到的披在身上的披單,下面的裙,平時的這個是比較簡單化的。做法事時,搭七衣,第一個黃色的,後面搭的是祖衣。比斯裏蘭卡的簡單一點,比我們漢地的複雜一點,大致上是一樣的。
因爲冷,又另加了一個禅披。禅披也是這樣的,要坐下來之前先穿好。因爲他們一般直接就坐到地上,坐墊沒有我們這麼高。起來時,把禅披象塔一樣的放著,折大衣的方法是卷起來的。
細節上或許有點不一樣,但是總的出家人的威儀,那種莊嚴,敬道的精神,自然有降伏魔怨的力量,這是完全一樣的。
佛法傳到今天,我們現在還能夠找到這種力量。戒的一種,大家如律如儀的這種力量是非常大的,進而才能夠獲得穩定的禅定,才有保障可以開發智慧。
戒全法師的開示提醒大家要真心誠心的,否則真心誠心沒有生起來,會有業障,會有魔障的。來寺院也是這樣,我們居士來寺院也是要有真心要有誠心的,否則也會有業障啊,不是那麼簡單。
佛法在世間是最尊最貴的,最殊勝的,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你看,出家人都這麼大規矩,要聽指揮。特別還有一個引禮師父,每一位都要被介紹,介紹之後,方丈和尚還要受香板。香板代表什麼?這是以前皇帝賦于出家人的權利,香板代表尚方寶劍。所以以前在社會上,寺院裏像法院一樣,可以執行的。以前寺院裏出家人受戒或者坐禅,如果裏面有犯規矩的話,被香板打死是不償命的,不犯罪的。在以前來說,香板代表是皇帝賜予的一種,它具有法律效應,所以方丈和尚賜給引禮們。
你說出家人還打人啊?打的就是你那個魔障!既然你想出家了,你想降伏魔怨,你想了生脫死,你要接受監督,接受加持啊,佛佛祖祖的一種。這也是一種慈悲,否則那麼簡單?一下子就穿上那個衣服了。
世間有新兵訓練,剛招募去的時候,不是馬上就正式軍裝穿上,馬上軍徽就別上,沒有這麼一回事的。也是象征的軍服穿上,還不屬于正規的軍人,新兵經過叁個月訓練之後,能夠順利的一項一項的通過。也有發現新兵受不了,跑、反抗,送上軍事法庭,還沒有當兵就進監獄了。那是當兵的一種尊嚴,它也有規矩的。
作爲一個修行者來說,如果你看那受戒的,幾百人。像我們受戒一千叁百人,戒子,大家都沒有我執,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整整齊齊,沒有噪音的。否則裏面跳出一個神經不正常的,那不就鬧了,戒受不成了嘛。有的平時很正常的,當他業障現出來就會有啊。
我們受戒就碰到過這種,當時說戒的是宣化上人的大弟子恒律法師,萬佛聖城的方丈,給我們說戒,有疑問可以問。而且還提醒大家要問與今天師父講的相關的內容,不要問之外的。結果他上來偏偏就問那個之外的,他問出家人講慈悲爲什麼會有那些現象?律師很耐心地給他講解。結果他脾氣上來了,因爲他內心裏認爲應該就是這樣理解的,所以他講出來的就是自己的一種不滿,一種憤怒。別人解釋他也聽不進去,喉嚨也大了。大家都傻了,鴉雀無聲,就他一個人在那裏,當場趕走啊!馬上集衆,引禮師把他帶回他的寮房,把東西一拿,到客堂去銷掉,東西扔出去。
非常莊嚴肅穆,是每個人生命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誠心真心,鏟除業障,洗心革面,獲得一個轉凡成聖的戒體。戒體啊,最神聖的!
一個佛弟子,如果沒有得到一個戒體,方丈和尚就說了嘛,如果你沒有得到戒體就跑出去,濫受信施要下無間地獄的,不是開玩笑的事。沒有得到戒體,冒充出家人受人供養,收徒弟,引導多少人走錯路?那個要下地獄的。
出家的這身衣服不是那麼簡單穿的,一穿起來就代表一種旗幟。有些人要求出家,自己要好好地去考慮。那是什麼樣的出家?不是進養老院的出家,要荷擔聖教的才出家。
學佛,在家也可以學的,解脫,在家也可以解脫的,爲什麼要出家?出家代表我要荷擔聖教,佛法的莊嚴、叁寶的莊嚴要從你身上彰顯出來。否則凡夫俗子,業障一大堆,穿了這衣服,叁寶的臉都要被抹黑!從你這丟臉,那還了得!那是現身誹謗叁寶,要下地獄的。特別末法時代,這種現象越來越多。作爲一般佛弟子,特別是在家弟子比較好做,出家是有很大難度的。
我們坐在這講話了,別人分出某位是法師,知輕重。走到大街上,不都是一樣嗎?出家十年的,跟出家一年的,出家五十年的,跟出家五個月的,走大街上,別人又不知道,只看到,哦,和尚,和尚,都代表佛法的,所以發心出家至少不能給叁寶抹黑。正因爲這麼重大的事情,嚴格訓練完全應當。
有時候我們去朝聖,要出國,我都要跟下面的人說,你在中國是中國人,你到外國就是外國人了,別人看你是外國人,是中國人,丟臉你是丟中國人的臉,不是丟你自己的。別人又不知道你張叁李四,一看你,哦,中國人,所以提醒大家,講話啊、動作啊、眼神啊,各方面都要注意。
作爲一個出家人也是這樣的,紀律嚴明,對大家有一種威懾力,能夠降伏自己的魔怨,把我執能伏住,能夠合和一味。幾百個人在一起就像一個人似的,六根都能攝住,不放逸啊!也都是這樣造就出來的,一個人上山苦修,那是他自己對自己的強大約束。如果幾百個人、幾十個人在做一個法事,這是一個必須要有的約束,不是你個人意願,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所以叫戒律。
戒自己不好的地方。律就是大家遵循一個共同的規則。儀呢就是莊嚴合和。從外面就可以看到我們佛弟子的這樣一種素質,從現在的角度看,也代表了我們東方文明的一個縮影。
我們作爲居士看到這些的話,要知道爲什麼僧寶是我們的皈依處。在這個世間,僧寶降伏魔怨,我們才有出路。我們出家人如果都被魔力控製住了,那我們在家信衆也沒出路了。所以要護好出家人,護好這個道場。它的清淨,那就護住我們自己了,護住我們自己的福田了。居士固然沒有這麼嚴格的要求,但是要知道我們出家人是做什麼的,我們怎麼配合,成就出家人的莊嚴相,這是我們要知道的。
你像走路,DB法王訓練的也好,漢傳佛教也好,都有嚴格要求的。佛陀在世的時候,比丘們出去乞化都是托著缽,也是這樣的,托著缽,眼睛就看前面一點點,如雁一般,大雁出行一般。
就是一群比丘出去行乞,還要搭祖衣呢,給大家種善根,除了飲食緣故,主要是跟大家結善緣的。那些阿羅漢可以不要吃的,佛陀說利益衆生的緣故,應當出去乞食,入聚落入村莊啊,讓大家眼根看著。這是追求解脫的人,在芸芸的世間,給大家一種希望。
生命要有高度,人往高處走,哪是高?像昨天我們看的《活著》,看來看去多郁悶呢!裏面人就是爲了活著,這個是最低級的要求。在最低級的要求裏面,人有沒有高級的向往啊?是有的。整個片子裏面,就是因爲缺乏了這種宗教性,解脫的方向,所以整個片子很壓抑的。人爲了活著,實在不容易,主觀上想活著,客觀上還不一定順呢!
各種天災人禍,唱皮影戲唱一半,刺刀戳進來了,拉壯丁去了,拉大炮去了。眼看著要解放了,那個排長保護他們兩個人,他也不是想來打仗的,找兄弟來的,就快解放,結果一槍被子彈射中倒下去了。還有那個人難道不想回家啊,回了家怎麼樣?他兒子睡覺還被牆壓死了,他女兒生孩子大出血又死了。這幾種死法,都證明生命無常啊!他爸爸簽字畫押好了,氣得拿拐棍打他,一口氣氣得上不來,被氣死了。那個老醫生權威差點被饅頭噎死,那更苦悶,嚇的他以後看面食都不吃。演員演得多像,被噎得氣出不來,眼看那個權威被饅頭噎得沒反應,那邊呢都是學生,大出血死亡。
人世間的無常,想活著,人最基本的一種信念,但也很難保障。爲什麼要求解脫?不解脫,你說我就一般的。你一般就能一般嗎?生老病死,無常處處逼迫著。所以看世間的也是一種加行,輪回的苦,因果的不虛,也是一種加行。我們平時看看片子也有好處,選擇性地看。
要知道佛陀這麼慈悲啊,把解脫道直接就交到我們手裏,受戒叫別別解脫。戒是釋迦佛陀的身體,你跟戒在一起,就是跟佛陀在一起。受戒至少得人天的福報,持戒得升天。
除了戒本身的功德得升天之外,戒能生定,定能發慧,慧可以了生脫死,它是佛陀聖法的一個基礎。看看這個時候你就知道了,從兩千多年佛陀時代到現在看,世間哪有佛法尊貴,佛教在世間是普度世間衆生的。
《如律如儀降伏魔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