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因緣一心依止
----傳喜法師客堂開示(10.02.09)
出家這麼久,找來找去,還沒有退道心這就不容易,你說善知識不好找,你說的那一大堆,那個不是如佛一樣的,你跟緊一個就好了。跟不牢那是自己的業障嘛,平時要發心的,發心跟牢了。我看到每一位善知識我都很恭敬,只是我們不會分身,要會分身的話,每一個老和尚我們都親近他。
我認爲一個人,如果他有好的師父,有很好的信心,那修行的功德會生起來,因爲戒的體是依師父生起來的,他們有修行,他們除了傳承上的,受戒的時候得到的名字上的戒,他通過修行,他還生起了道共戒,這才是真正的戒。我們現在受戒的話,也只是拿一個戒碟這樣子,還是依著善知識的信心,我們才會有一點點功德,才能消一點業障,功德有時候都談不上,能消一點業障。
因爲戒是一個很難說的東西,說戒就會産生爭論,主要我想還是以對善知識的信心。當初我就看到你們跑來跑去的,見了這麼多善知識,你真正對哪一位善知識生起如佛一樣的信心了。不專,那你吃虧就吃在不專上面,專很重要的。那些善知識巍巍不動,像佛一樣的,對誰來說他都像佛一樣。但是對你,那師父有沒有給你開方便門,有沒有真正的來攝受你,這是一個問題。
師父發菩提心,願的菩提心也有的,他攝受你,攝受的深淺,對你有怎樣的寄托,這也是一種。比如說師父看你在身邊,一點一點琢磨,通過不同的來方式來加被,讓你遠離過失,給你示範對佛教的一種責任心,看你這個弟子慢慢的真的誠心的話,那師父就會寄希望于你,寄予希望就是無上的加持力啊。
像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師父叫我做的,所以我在做的時候,我覺得越做越有靠山,因爲是師父叫我做的,我不做還有罪,一邊做一邊修上師瑜伽一樣的。我出來也是師父叫我出來的,一開始是叫我帶帶大家,說說開示,岱山也好,楊岐寺也好。後來要出國,我去請師父,我說現在有這樣的邀請,要不要去,師父說去去,哪裏有緣哪裏去。我所有做的一切,連到哪裏參學都跟師父請假,跟師父彙報,走到半路再跟師父打電話,我走到哪裏了請師父加持,到了地方再跟師父打電話,所有一切都在師父心裏的。
依止,那你要把師父當師父的,這不是說你只是到超市逛逛,所有都好,不錯,往哪一放,不是這樣的,必須要好好的。乃至師父圓寂了,並不代表著師徒關系結束了,師父有沒有在你心裏,師父的德。對于沒有緣的人,師父是隱沒了,對于你來說是更加的無處不在了,這是很重要的。
你遇到的緣都是很好的,我知道你遇到很多好的緣,但是你的心一直像猴子心一樣,跳到這跳到那,我們聽聽都很隨喜的,但是得受用怎麼樣,要挖掘下去。種子都是金剛菩提種啊,你要挖掘下去,就是依這個成就啊。
以前我看到你來看我師父的時候,心也是沈不下來,對每一位善知識,沒有整個把身心沈浸在裏面,還都是我的一套,就是那個東西才無量劫苦到現在嘛,就是那個東西輪回嘛,佛法對治就對治那個。自我對治的時候,這就小乘,用這個調化衆生的時候就是大乘,用這個衆生不二的時候就是金剛乘,所有乘不離這個,八萬四千法門不離這個。
佛菩薩到處是,我們業障也到處是。他們這麼不容易,他們經曆了血與火的洗禮,把佛法保存傳承到我們面前,我們真的想分身來承接每一位善知識的法。但是我們凡夫,能夠承接一位,能夠學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就不錯了,很難得了,信心能不退就不錯了。每一位善知識,他證悟到空性,那跟佛是不二的嘛,
成都有一位,也叫雲登,開店的,在武侯祠那開了叁四家店,這個老上師現在一百十幾歲了,還在開店買東西呢,那老人家。別人看不出來的,看上去才七十多歲的樣子,天天就在哪裏,人來人往他修他的行,接待你們買東西,坐在路邊吃東西。我們中國真的有這些老老一輩的,經過洗禮的這些個個都是佛菩薩。我們現在新起來的一批,應該說是很有福報,但是要給自己壓力,平時並不意識到這些,但是要自己給自己壓力。
這兩年都在談論這個問題,佛教界說,現在爲什麼出不了高僧,我前天看**法師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他說高僧,還要過十年。《高山仰止》你們都看了吧,看那個就有加持的,現在就是努力的保持著佛法的傳統本色,不去迎和某一種,我們要把我們佛教徒內心感受到的佛法傳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