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因明學中真因的性相
作者:羅勁松
真因的性相爲:是叁相者。舉例說明:是以所作性因成立聲是無常的叁相者,是其特殊的真因性相。
此中叁相者,是宗法、隨遍和逆遍。舉例中分別說明如:某是成立聲是無常的宗法的性相爲:是由趣于某是成立聲是無常的第一相的補特伽羅,決定某于聲上遍有隨順安立方式者。
在這個性相描述中說“有”的目的是:爲了要排除將“眼識所取”亦作爲成立“聲是無常”的宗法的承認。由此安立,可堪能將此錯誤排除,以“眼識所取”隨此因安立式時,于“聲”上非有的原故。此因應成立,以聲不是眼識所取的原故。
在這個性相描述中說“遍”的目的是,爲了要排除將“夜來樹葉卷曲而眠”作爲成立“樹是有心識”的宗法的承認。由此安立,可堪能將此錯誤排除,以“夜來樹葉卷曲而眠”于“樹”上即雖有亦不是“遍有”的原故。此因應成立,以此因非于一切樹中存在的原故。
在這個性相描述中說“決定”的目的是,爲了要排除認爲對于某些在“聲是所作與否”上尤有猶豫的補特伽羅而言,“所作性”仍能成爲“成立聲是無常的宗法”的承認。
另外,班禅·索南劄巴和遍智嘉木漾雖然都曾就這個性相描述中何以要說“遍有”而不說“唯于聲上”的原因進行過解釋,他們認爲這樣是爲了要排除將“唯所聞性”或“所聞性”作爲成立“聲是無常”的宗法的承認。其中,索南劄巴在這裏特別于“所聞性”外另立“唯所聞性”的新說,顯然是爲了防範這裏與後面的“不共不定因”會出現重疊過失而作的設防,然而,其實際能釋疑與否,猶待觀察。
在隨遍的性相中,舉例說明如:某是成立聲是無常的隨遍的性相爲:是由趣入某是成立聲是無常的第二相的補特伽羅,決定某唯于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品上有者。
此中說“有”的目的是:爲了排除將“所作性”作爲“成立聲是常的隨遍”的承認。如是者,“所作性”將不能成爲“成立聲是常的隨遍”,以其于常中沒有的原故。
此中說“唯”的目的是:爲了排除“所量”作爲“成立聲是無常的隨遍”的承認。如是者,其應可排除這種過失,以“所量”不僅于“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品中有,也于其異品中有的原故。
此中說“唯于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品”而不說“遍有”的目的是
:爲使“勤勇所作”成爲“成立螺聲是無常隨遍”,以“勤勇所作”雖唯于成立聲是無常的同品中有,但卻不是于其同品中遍有的原故。
此中說“決定”的目的是:爲了排除有將“說話”作爲成立“對面說話的士夫是遍智”的隨遍的承認。其反面例子,詳見後文中關于相違有余不定的說明。
在逆遍的性相中,舉例說明如:某是成立聲是無常的逆遍的性相爲:是由趣入某是成立聲是無常的第叁相的補特伽羅,決定某于成立聲是無常的異品上遍無者。
此中說“無”的目的是:爲了排除將“所作性”作爲“成立聲是常的逆遍”的承認。由此應能排除如是過失,以“所作性”于“成立聲是常的異品”中有的原故。
此中說“遍”的目的是:爲了排除將“無常”作爲“成立聲是勤勇所發的逆遍”的承認。由此應能排除如是過失,以“無常”在“成立聲是勤勇所發”的異品上不是遍無的原故。由此可見,在關于否定命題的後陳是否必要是全稱概念的問題上,因明的規定和形式邏輯的理解之間存在著差別。
此中說“遍無”而不說“唯于成立聲是無常的異品”的目的是
:爲了表示“勤勇所發”堪爲“成立聲無常的逆遍”。由此應能作如是理解,以“勤勇所發”不僅于“成立聲無常的異品”上無,也于“成立聲無常的同品一分”上無的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