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因明學具體應用
作者:多識仁波切
藏傳因明在實踐中的應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開發智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藏傳佛教寺院不是單純的宗教活動場所,而是仿照印度那爛陀和布嘎摩拉希拉建立的一種綜合性大學。規模較大的寺院都開設有十明學科,有嚴格的學製。“十明”之一的因明是寺院的基礎課程之一,入寺的學童首先要學《因明集辯》和《因明七論》,專修因明3~5年,從對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物的辨析開始步步深入,培養分析判斷、推理辯論的能力,養成周密思考和准確的、合乎邏輯的表達習慣。
(二)用于佛學的學習。佛學是建立在高深哲理基礎上的一門高度抽象的學問。龍樹、無著等印度佛學大師的著作絕大多數采用了邏輯論證的表述方法。要讀懂這類經典著作,首先必須掌握因明知識,故稱因明爲“打開佛學寶庫的鑰匙”。通過讀經又可以鍛煉和提高使用因明思維規律進行推理分析的技能和技巧。
(叁)用于學術研究。藏族曆史上有成就的學者,都是用因明這個銳利的思想武器檢驗前人的學說,找出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新的觀點,促使各種學說理論不斷向前發展。現在有人稱“藏傳佛教是佛學理論發展的高峰”。這種理論高峰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與掌握因明思辯方法有關。
(四)用于寫作、演講等其他方面。藏族習慣上很講究語言的邏輯性和表達技巧。寫文章,特別是說理性文章多用因明的推理、論證、反駁的形式。一般演講說話也講究語言的邏輯性,推敲用辭周延與否、前言後語有無矛盾。巧妙機智的辯論“對歌”相當流行普遍,甚至相互開玩笑也多采用因明的思辯方式,在學術問題的辯論中應用因明的論辯方式就更普遍了。
通過以上諸方面的廣泛應用,藏傳因明在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實踐經驗又使因明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藏傳因明這個獨具特色的思維邏輯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