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菩薩戒要義 二、四十叁輕 31、憍慢不聽正法戒

  31、憍慢不聽正法戒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聞說正法論議決擇。憍慢所製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往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爲懶惰懈怠所蔽而不往聽。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不覺知。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知倒說。若爲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說義。是數所聞所持所了。若已多聞具足聞持其聞積集。若欲無間于境住心。若勤引發菩薩勝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于所聞法難受難持難于所緣攝心令定。不往聽者。皆無違犯。

  作爲菩薩,如果以驕慢心對正法論義進行決擇,不去聽聞,也是有染違犯。我們要知道,每個法師或學者都有各自的專長,我們要善于學習,包括對世間的觀察,接觸各種層次的人,都能學到很多東西,這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的道理。學習從哪裏著手?一是要謙虛,一是要打開自己的心胸,這是學習的基本要點。有了這兩點,隨時都能學到知識,古人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尚要“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現在的人,“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已經不夠了,隨便一走就是幾萬裏,有條件接觸不同的文化,更要善加利用。我自己感覺,我的很多知識就是這樣來的。有時接觸一些學者,也使我得到不少啓發,我們習慣從書本尋求知識,其實書是人寫的,有時一次談話就概括了幾本書的思想內容,這是獲得知識的輕松方法,正所謂“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還有很多知識是來自于生活,信徒中各種類型的人都有,有些是從商的,有些是從政的,聽他們訴說人生的悲歡喜樂,從政的談政界情況,從商的談商業情況,也可以從側面來觀察人生。有了佛法的指導,就有能力將這些生活中的素材轉化爲人生智慧,佛法是人本的,它的土壤還是在現實人生。

  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知道有善知識說法,但因爲懶惰,覺得少聽一點也沒關系,不是對善知識瞧不起,那就是非染違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