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念佛感應錄》按語▪P2

  ..續本文上一頁 念佛之人 身在紅塵 其心魂魄 常在名號

   彌陀與我 常相左右 一人念佛 視同二人

   ( 肆之12 )

  廿九、口雖未言 佛已先知 音雖不合 佛解其意

   願子免難 子即免難 願生彼國 亦必往生

   佛智如何 雖未明信 一向稱名 暗合道妙

   欲學淨土 宜還愚癡 稱名念佛 無義爲義

   ( 陸之1 )

  叁十、發出離心,即冥府除名;

   發願生心,豈不淨土挂號乎!

   此是自力,何況他力。

   ( 柒之7 )

  卅一、以己功德,回向西方,此自力也;

   彌陀功德,回施衆生,此他力也。

   自力尚得往生,何況他力。

   ( 柒之8 )

  卅二、何以如此 歡喜的死 難道死亡 不可怕嗎

   信佛救度 安心滿足 面對臨終 興奮雀躍

   舍苦惱身 證涅槃樂 正在此時 即將呈現

   一生淨土 永不輪回 光壽無量 神通自在

   ( 拾之3 )

  卅叁、彌陀救度 已是現成 主動平等 絕無條件

   不論何人 當下信受 當下獲救 活著往生

   吃葷吃素 毫無限製 然而佛子 學佛悲心

   戒殺護生 敦倫盡份 自行化他 佛心歡喜

   ( 拾之6 )

  卅四、嬰兒吸乳 雖不識味 身自生長

   病人服藥 不識藥性 任運得愈

   知或不知 念佛往生 亦複如是

   ( 拾壹之1 )

  卅五、張鍾馗,販雞惡人,異香滿室;

   張善和,殺牛屠士,祥雲遶家。

   轉地獄火,乘寶蓮臺,瑞應昭灼;

   皆憑最後善知識之開示助念也。

   ( 拾壹之3 )

  卅六、無邊苦海 回頭是岸 千年暗室 一燈能明

   既知彌陀 憐愍惡人 救度苦機 得救有望

   當生感恩 痛自悔責 學佛大悲 自行化他

   若無正信 心懷僥幸 安心造惡 將更沈淪

   惡人應當 以此爲藥 不可誤解 反成病根

   在娑婆時 雖謂帶業 若生西方 無業可帶

   ( 拾壹之4 )

  卅七、阿彌陀佛 無時不在 無處不在 無所不知

   阿彌陀佛 常在我旁 調攝著我 等待著我

   若我回心 憶佛念佛 彌陀與我 感應道交

   現世護念 臨終接引 眼前事實 豈能不信

   ( 拾壹之19 )

  卅八、現世祖靈 過去冤親 或有跟隨 在我身邊

   親而苦者 望我薦拔 若是冤魂 伺機報複

   我若念佛 或往聽經 此之冤親 正好得度

   聞佛本願 救度之義 能解冤結 能薦冤親

   ( 拾貳之4 )

  卅九、臨終苦逼 冤魂現前 何法能救 唯靠佛緣

   但教稱名 佛光照護 身心安穩 自他皆度

   若不念佛 必墮地獄 輾轉叁塗 求出何期

   念佛功德 不可思議 皆是彌陀 大悲願力

   ( 拾貳之七 )

  四十、不論善惡 不論諸緣 一稱佛名 佛即現前

   凡夫肉眼 雖不能見 鬼有五通 自能明辨

   救度苦機 是佛本願 主動平等 絕無條件

   願生者生 稱念者生 有此信心 一念即生

   ( 拾貳之8 )

  四一、不論知不知、信不信、學佛未學佛,只要念佛,其身便有光明,便能解冤結、消業障、增福慧。此乃自然之事,就像點火必燒,吃飯必飽。又,凡願生極樂者,皆得往生。我們即使未想往生,彌陀也非要我們往生不可;故衆生願生之心與彌陀攝生之心,兩者是自然感應道交的。

  願生者必生。

  念佛者必生。

  如此知,如此行,不求信心決定,決定之信,自在其中。

  昙鸾祖師雲:「經言: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又雲:「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又雲:「願往生者,皆得往生。」

  善導大師雲:「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又雲:「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 拾壹之20 )

  四二、人雖昏迷或斷氣多時多日,除非重業立即投生,否則神識靈敏,反勝平時,四周動靜,一清二楚。佛智師昏迷時,正面臨升沈交關之際,心中黑暗,前途茫茫,處在極度惶恐不安中。當旁邊有人念佛,即見光明出現;自己聞到佛號聲,身心亦散發出光明,(不論何人、不論信疑、不論淨穢,只要念佛,身心就有光明;若當下命終,蒙彌陀光明攝取之救度的機率極大。)心情便逐漸安穩下來。又聽聞到從未聽過的「聖淨分判」之開示,得知通途八萬四千法門是聖道門自力難行道,而彌陀本願無條件的悲救是淨土門他力易行道,當下領受,當下獲救,必定往生。因而從心中湧出一股領受救度而想念佛的情懷,隨即沖出一句「啊」!此後其心處在念佛狀態的安穩之中,直到斷氣往生。而在往生前早已見過佛,這是很自然而平常的心路曆程。故爲人宣說本願救度之義,讓其叁毒、雜念之心安住在不論行住坐臥的「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之中,是淨宗的目的,也是易行的極致。

  ( 拾壹之14 )

  

  編者注:《念佛感應錄》(一) 內容共分十二大類,括號中之編號,前面爲類形,後面爲故事之則數。

  

  

《《念佛感應錄》按語》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示病友法語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