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P2

  ..續本文上一頁悟無生”,才能真正見到如來。極樂世界寶池的水,可以隨我們的心意溫度自動調節,就算在池水中睡著了,水池也會調降到適當的高度,不會把人淹死。平常如果要上廁所,也不用廁所和抽水馬桶,地面會自動裂開,上好了就自動閉合,多好!極樂世界連音樂都是精心設計的,水聲、鳥聲、樹聲都會讓人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如果我們地球上也以這種建築觀念來設計,那就太好了!地球上也可以有“極樂社區”、“藥師社區”,依照阿彌陀經、藥師經來設計,讓住在裏面的人,自然而然觀想極樂世界、藥師淨土,這不是很好嗎?這樣看來,阿彌陀佛可以說是“建築師佛”,是所有建築師的典範,他創造了整個法界最圓滿的生命環境。一個佛陀,他從發願到成佛,他不一定出家或在家,重要的是,他的修行會跟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跟他的文化合在一起,用他的文化和生活來實踐,這才是最究竟的佛法。網路中的覺性像有的朋友從事網路資訊的工作。網路上能不能修行?當然可以!現代人的生活和網路幾乎密不可分,但是這樣深入每個家庭的網路,傳播的核心系統卻是無明、原始的。彼此都想:“反正你不知道我是誰,我做什麼事都無所謂。”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次上網和國外的網友通信,談戀愛,談得很高興,對方的自稱是一位女士,在書信交流間也流露出文化氣質,結果兩人一見面,他才知道那個“女生”原來是個長滿絡腮胡的男人。他想起那些肉麻的e-mail,嘔吐了好久。他直問我這是怎麼回事?我告訴他,這是事實啊!因爲網路是每一個人都隱藏身份,就像把臉蒙住,所以什麼事都做得出來,網路就是這樣,所以整個網路是個無明系統。一九九九年,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到臺灣時,發表了一篇“數位神經系統”,我就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覺性在數位神經系統中的地位”來回應。文中提到:“現在的網路系統都是模仿人類的內在系統,因爲它跟人類越類似,我們用起來越方便,所以是向我們內在系統學習的。但是網路系統是沒有智慧的,因爲生命的內在系統是無明的,所以網路系統也如此。”我一向認爲,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擁有使用電腦的聰明,卻還未具足使用電腦的智慧與悲心。但是問題在于這個力量一旦被開啓,就如同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無法再回到從前。既然這是無法反逆的潮流,我們就要在網路之流中,丟下覺悟、覺性的因子,讓它不斷的被複製。所以,許多好的、善的想法、事件,無我、空性的文字就把它丟到網路上去,讓它去發展。因爲這個地方,有創造的東西,人家就會不斷的複製,那就讓大家複製,所以要盡量把覺性的種子丟到網路上去。在《華嚴經.世界品》中,就記載著各種不同的世界,有些世界是光聚成的,有些甚至是聲音形成的,有些是意念形成的。可見的意念上是有衆生、有世界的。網路就是一個例子。所以,世界的因緣,比我們印象中的世界,複雜繁複得太多了,佛經裏都已經清楚的記載。生活即修行我們的生活、事業,都可以讓其安住在覺性發展。這不是叫大家不要做生意的的意思,否則整個公司的員工怎麼生活呢?相反的,這是讓你能賺更多的錢,但是更有智慧。換一句話說,這是讓你不只是想賺錢而已。怎麼做呢?其實很簡單,你上班的地方就是你的道場,你的辦公室就是你的道場,雖然你可能很討厭你的老板或某些同事,但是想想看,釋迦牟尼佛碰到這種人要怎麼辦?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此外,我們也可利用一些小道具;譬如,學阿彌陀佛的人,身上除了帶一張佛卡之外,後面可以寫著:“阿彌陀佛碰到這種情形時會怎麼辦?”例如有人跟你吵架,當你氣得要死的時候,怎麼辦呢?就把佛卡拿出來“阿彌陀佛碰到這種情形怎麼辦?”你想想看阿彌陀佛會怎麼辦?因爲家家有一本難念的經,那你就請阿彌陀佛教你念這部經吧!修觀世音菩薩的人也是一樣,想想觀世音遇到這種情形時怎麼辦?有人說,這是不是太過貢高我慢?其實這不是說我們像阿彌陀佛、觀世音那麼偉大,我們是很渺小的,但是我們做他千分之一、百萬分之一,千百萬分之一的化身也好,學佛就從這裏開始。當我們經常這樣思惟,事情一定會更好。不管老板、同事對你好不好,問題是,我們還是要幫助他成佛。上班時,我們可以想像自己的辦公室就是極樂世界,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甚至想像老板是阿彌陀佛。當我們真的這樣做時,人生完全不一樣了!極樂世界那麼大,你就把公司當成其中的一塊淨土,忘了也沒關系,隨時可以再提起,這一念提起,力量就産生了。除了公司之外,家裏面當然是極樂世界了,從佛陀的立場來看,誰不是佛呢?佛印禅師和蘇東坡的故事就很有趣,蘇東坡看佛印像一坨牛屎,佛印看他卻是一尊佛。所以我們不要把佛看成屎嘛,否則自己就是屎了。所以先生們要把老婆看成佛,你看她越不順眼的話,你就是看自己不順眼。外境是我們心意識的顯現。不但公司家庭如此,這個講堂也是現成清淨淨土了。這樣,我們的生活就自然跟佛法完全結合在一起,跟修行結合在一起。不論大家在生活上或修行上有各種各樣的因緣,我提出這樣的觀點,給大家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增長,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受用。我一直認爲“一生一會”,這不一定代表我是對的,但是我是很真誠的這樣想的。曆史上有許多偉大的居士,像《華嚴經述論纂要》的作者李通玄,就是一位唐代的在家居士。這部書是《華嚴經》最完整、最好的注解本。李通玄是在家居士,爲唐朝帝室之後,後來他開始研究華嚴,他的講法跟法藏、華嚴宗都不同,但是他的重要性卻是不可思議。此外,李通玄也有許多玄奇,據說他要注解華嚴經的時候,有一次在山上碰到了老虎,他就叫老虎幫他背經書,跟老虎一起步行。他在晚上注寫注解,有時沒有亮光,他的口中還會自然放光。經常有天人去供養他,種種神異的事迹,說也說不完。李通玄不僅對後代的中國佛教影響很深遠,對韓國佛教的影響也很大。

  在韓國最大的宗派是“曹溪宗”,曹溪宗的開宗祖師受到兩個很大的影響,一是禅宗的《六祖壇經》,另一個就是李通玄。甚至到了明代,佛教都還受到他的影響,他自己沒有收什麼弟子,但是他的著作影響深遠。再講到近代的太虛大師,他甚至曾經想還俗,爲什麼想還俗?他說不還俗不能弘揚佛法。可見他也認爲在家居士是比較容易弘法的。而偉大的譯師唐朝鸠摩羅什法師,他也是在家人。雖然他本來出家,但是由于國王認爲他的基因太優秀了,而被強迫取了十個太太,務必要他留下後代。我曾寫過一首<歎羅什>:“慚愧此身虧妙德,但取蓮花莫染泥。忍將千載傳家業,一生苟活有誰知?”這應該可以說是他一生的寫照吧!舉這些例子,不是在比較出家好或在家好,出家、在家是因緣不同而已,我比較擔心的是各位在家居士認爲:“在家很難修行”,我們要想的是“在家怎麼修行”,而不是“在家很難修行”。無論出家、在家,都是因緣法,真正學佛的核心,是將心中的煩惱去掉了,就開悟就解脫了。我們把這個因緣法,好好運用在生活中,好好讓智慧升華,這是修行的核心。(文:洪啓嵩)

  

《在家居士如何學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