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不同的善知識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
弟子問:我在皈依密乘以前曾經跟一位老師學佛,依止上師後才發現老師的知見有問題,請問我該如何對待?
學佛的人必須對一切善知識有念恩心,這是最重要的,沒有念恩心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成就的。
善知識有許多種,如入門的善知識、結緣的善知識、依止的善知識,這幾種善知識應具備的條件是不同的。
作爲入門的善知識不需要太高的條件,在我們對佛法的認識一片空白的時候,他能告訴我們一些基本的佛理,使我們對佛法生起信心,並引導我們皈依叁寶。這種恩德是無以爲報的!所以對于入門善知識,不應當觀察他的過失,應始終懷著念恩心,記住他對我們的恩德。
對于結緣善知識也是一樣,與他結下善緣是最主要的。如果不懂得念他們的恩,就好比不知道念父母的恩,會有很大的過失。對于父母,不能因爲他們有過錯,就忘了他們對你的養育之恩。漢地有句話說得很好:“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念恩不是爲了別人,而是爲了自己。如果發現老師的知見不對,你應當遠離他,但遠離並不表示你可以不念恩,可以說他的過失。他不如法,有他的因果;你不念恩,也有你的因果。
叁種善知識中,依止的善知識恩德最大、也最重要。密乘中依止的善知識必須是具德上師,非具德上師不可依止,否則師徒同墮金剛地獄。當你感覺與某位結過緣的上師特別投緣,並想依止他之前,必須仔細觀察他是否真正具德,以及自己能否與他溝通、相應等等。一旦你依止了某位善知識,就不可再觀察他的過失,而要把他當作圓滿的佛,以九種心依止他修學。
入門的善知識與依止的善知識就好比幼兒園老師與大學老師。在你什麼都不懂的時候,幼兒園老師教你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上了大學以後,你的文化程度可能超過了幼兒園老師,但你不能因此瞧不起他。試想如果沒有幼兒園老師,你能有今天的水平嗎?當然,在大學裏就應該按照大學老師的教導去做,如果還把幼兒園教的那一套搬到大學裏來,是會鬧笑話的。